凡人微光 顾月侠:努力让残障人士拥抱更多可能
2025/11/18
入户走访、政策宣传、康复服务、残疾人证申办、家庭无障碍改造……在江北新区葛塘街道的每一条街巷,几乎都留下了残疾人专职委员顾月侠一瘸一拐的身影。扎根基层岗位十余年,顾月侠带着自身肢体残疾的切身体悟,用坚守与热忱为特殊群体撑起一片天。从工厂女工到残疾人专委,她靠拼搏闯过生活、学习、职业发展的一道道难关,努力让每一位残疾人拥抱更多人生可能。
“残疾不是人生的绊脚石”
顾月侠出生于江苏宿迁,她的人生起点,带着命运赋予的“不同”。出生六个月后,先天性残疾就与她相伴——因小儿麻痹症导致腿脚行走不便。她错过了肆意奔跑的童年,行走的脚步始终带着旁人未曾体会的沉重。但这种“不同”并没有成为困住她的枷锁,父母像培养健全孩子一样,鼓励她去尝试、去探索。
“残疾不是人生的绊脚石,别人做得到的我也可以!”19岁那年,带着对独立生活的向往,顾月侠外出打工,先后在温州、上海的工厂流水线工作,她格外珍惜每一份谋生的机会,快速适应生产节奏,总是比旁人更专注、更勤勉,靠双手撑起了生活的底气。1996年,顾月侠通过亲友介绍嫁到南京葛塘,从此这片土地成为了她的第二个故乡。
“如果没有残联的帮助,就没有我的今天。”初到葛塘,顾月侠常被邀请参加各类残疾人活动。在这里,她遇到了更多的同伴——那些同样面临身体局限,却依旧对生活满怀热忱的伙伴们,让她不再感到孤单。一次次相聚中,她听着大家的心声,看着彼此在困境中相互扶持的模样,内心那份“为这个群体做点什么”的心愿愈发强烈。2015年,顾月侠成为葛塘街道残疾人专职委员。
从受助者到助人者的蜕变之旅
投身助残事业,顾月侠是不折不扣的“从零起步”。起初,她对助残政策、服务流程一知半解,更棘手的是电脑操作一窍不通——这对需要录入信息、整理材料、上报数据的专委工作来说,是不小的阻碍。但她骨子里的坚韧从未褪色,新区残联的工作人员看在眼里,主动伸出援手,手把手教她做表格、用办公软件。别人练一遍就会的操作,她记在笔记本上反复琢磨;下班回家后,她挤出时间对着电脑一遍遍练习,指尖磨得酸胀也不放弃。
从只会点击鼠标到熟练处理各类电子台账,从对着屏幕犯难到快速精准录入残疾人信息,顾月侠用不服输的劲头,把“不熟练”变成了“驾轻就熟”。2019年,取得残疾人就业指导员岗位管理结业证书;2021年取得残疾人综合能力职业技术提升结业证书;2021年,获评江北新区残疾人工作先进个人;2022年,获评江苏省基金会先进个人……在岗位上,顾月侠一步步成长为独当一面的工作能手。
随着残疾人基本公共服务水平的加速推进,2017年,顾月侠主动扛起重任,在葛塘街道从零开始搭建了“残疾人之家”,让更多残疾人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就业、托养、康复、培训、文化体育等全方位的综合性服务。从被他人帮扶到帮扶他人,顾月侠用十余年的坚守,完成了从受助者到助人者的美丽蜕变,更全程见证了新区助残事业的蓬勃发展。
“残疾人幸福感越来越强了”
“有事就找顾大姐!”现如今,在葛塘乃至周边地区,不少残疾人办事,指定要找“顾大姐”,这份亲切的称呼里藏着大家对她的认可与依赖。因长期与残疾人打交道,对如何做好残疾人工作,顾月侠有着自己的见解:要做他们的眼睛、耳朵和手脚。她摸清每个家庭的难处、记着每个人的康复进度,她懂大家的敏感与顾虑,说话时总带着温和的笑意,用日复一日的陪伴与帮扶,把“老大姐”这个称呼,变成了残疾人群体心中最温暖的依靠。
有人问她苦吗?她说,不苦!干着自己热爱的工作是幸福、是快乐、是享受。为帮助大家打通就业之路,顾月侠主动走访辖区企业,一遍遍介绍残疾人的勤恳与韧性,打消企业顾虑;她细致摸清每位残疾人的技能特长、身体条件,建立精准的就业需求台账;她紧盯各类招聘信息,不放过任何一个合适的岗位机会。有一回她得知一家包装厂有岗位空缺,立刻奔走协调:一边对接企业细化岗位要求、争取适配条件,一边筛选符合要求的残疾人并开展岗前培训,最终一次性成功推荐10名残疾人入职。当看到大家拿到工资时脸上的笑容,顾月侠更加坚定了“要让更多残疾人靠双手立足”的信念。
残疾人事业是“春天的事业”,顾月侠深知残疾群体最需要的不仅是物质帮扶,更是被理解、被接纳的包容环境,她说自己最大的心愿就是希望每一个残疾朋友都能活得更有尊严、更有意义,“越来越多人关注这个群体是我们坚持下去的动力!”
本报观察员 韩正莲 文/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