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查询
按日期搜索
12 2014
 
 
 
 

新江北报

2025年11月18日
作文
上一版 下一版

钢铁与血肉:阅兵式上的国家脊梁

2025/11/18

南京市第十四中学高一(12)班 蔡然旭

长安街静默如碑,阳光为武装备注金色的荣光。当徒步方队以同一频率踏响大地,当战车履带碾过历史的回响,一种超越视觉的震撼从胸膛升起。阅兵式不仅是国防力量的展示,更是一场国家认同的集体仪式,它以最庄严的方式向我们发问:支撑一个国家屹立于世界的,究竟是冰冷的钢铁,还是炽热的血肉?

钢铁长城固然令人敬畏。新型导弹如出鞘长剑,战机编队划破长空,这些尖端装备是国家安全的坚实盾牌。然而,若将目光仅停留于此,便错过了阅兵最深刻的启示。每一件兵器背后,都站立着无数个有名字、有故事的人。那位飞行员脸上坚毅的线条,源于数千小时的苍穹坚守;那名士兵眼神中的不可动摇,诞生于边关冷月下的忠诚守护。正是这些具体的人,将钢铁赋予灵魂,将武器转化为护佑和平的力量。

从“万国牌”武器装备到大国重器惊艳世界,人民军队的现代化进程本身就是一部民族精神的史诗。1949年开国大典,受阅飞机不足,周恩来总理说:“飞机不够,我们就飞两遍。”如今战鹰列阵,再不需飞两遍。这跨越时空的对话告诉我们:最硬的钢铁,永远是由最软的情怀冶炼而成;最尖端的科技,永远是由最坚定的信仰驱动向前。一支军队的强大,不仅在于它拥有什么,更在于它为什么而战、为谁而战。

徒步方队走过观礼台时那山崩地裂般的足音,是最动人的国家韵律。那不是简单的步伐叠加,而是万人如一的意志共振。为了这完美的统一,无数个日夜的汗水浸透戎装,无数次的磨合锤炼出超越个体的集体力量。这精准如机械的协同,内核却是最鲜活的人文精神——纪律、奉献、对卓越的追求,这些品质共同汇聚成国家前进的磅礴动能。

当装备方队隆隆驶过,我看见了双重的钢铁:一种是合金铸造的国之利器,另一种是精神锻造的人民脊梁。前者让我们无惧风雨,后者让我们行稳致远。最强的国防体系,永远是钢铁与血肉的完美融合,是先进武器与坚定信仰的辩证统一。

阅兵式终会落幕,长安街重归车水马龙。但那些瞬间激荡的情感波澜,已经转化为每个人心中的精神财富。我们不仅是这场仪式的观看者,更是国家力量的组成部分。时代的考题已经列出,我们的答案正在写就——无数个“我”凝聚成“我们”,个人奋斗汇入国家发展的大江大河,便是这个古老民族走向复兴最深厚的底气,便是阅兵式留给每个普通人最珍贵的启示。 指导老师:顾敏

上一条:黄土高原的奇特风貌
下一条:没有了
分享到
分享文章分享

© 2022 新江北报
南京江风楚韵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苏ICP备2022033743号-1

制作单位:53bk.com

↑ TOP


https://njxjbb.com/Content/weixinlogo.png
新江北报
http://njxjbb.com/content/2025-11/18/011824.html
新江北报电子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