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查询
按日期搜索
12 2014
 
 
 
 

新江北报

2025年11月14日
教育
上一版 下一版

探“创”课堂新样态 市级前瞻性项目现场会在新浦实小举办

2025/11/14

近日,南京市前瞻性教学改革实验项目《创中学:基于学科实践的课堂教学样态探索》现场会在浦口区新浦实验小学举办。南京市教科所科研员、市陶研会副会长祁海燕,浦口区教师发展中心副校长李捷,南京审计大学教育集团各成员校校长、书记,区教科研骨干及教师代表参加活动。

聚智启航——擘画实践新蓝图

浦口区新浦实验小学校长贺艳向与会嘉宾致以诚挚谢意,并深入剖析了“创中学”对于推动教学深度变革、涵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重大意义。贺校长的开幕致辞简洁而深刻,直指本次活动的内核——我们不仅要“坐而论道”,更要“起而行之”,为课堂改革注入鲜活动能。

课堂寻真——各展学科新实践

理论的星光,终需在课堂的土壤中照亮现实。本次活动呈现的三节课例,如同三块各具特色的“教学切片”,全方位展示了“学科实践”的生动样貌。贺艳执教的三年级数学《找规律》,以素养为导向,从“周末活动”“图片分类”等生活场景切入,引导学生感知数学源于生活。探究环节,她搭建“观察—表达—归纳”的思维路径,引导学生用个性化语言描述规律,并聚焦“间隔本质”,借助“一一对应”方法提炼出“数量相等”“数量差1”的核心特征。学生通过“黄花蓝花数量”的迁移练习,巩固了规律应用。整节课层层递进,学生在“发现—验证—应用”的完整过程中,不仅掌握了间隔排列规律,更切实提升了抽象、推理和模型意识。

语文课堂:《雪孩子》中的情感共振

李广林执教二年级《雪孩子》一课,他巧妙地引导学生“摆一摆”雪孩子的行动轨迹,“说一说”角色内心的独白,将静态的文字转化为可触摸、可参与的戏剧场景。学生们在亲手操作与角色代入中,不再是故事的旁观者,而是情感的亲历者。这堂课成功地让语言学习与情感熏陶同频共振,不仅锤炼了表达能力,更让奉献、友谊等美好品质如春风化雨,浸润童心。学生在语言实践中触摸文学温度,让语文学习成为心灵与文字的深度对话。

英语课堂:《Weather》中的交际盛宴

王婕雄的英语课《Weather》,则巧妙构筑了一个充满趣味的语言实践场。学生们在“气象主播台”前自信地播报天气,在“卡通配音间”里声情并茂地演绎角色。一系列环环相扣的真实任务,驱动着学生在“用”中学,在“演”中练。课堂不再是简单地跟读与模仿,而是化身为一场真正的交际盛宴,让语言能力在真实的表达需求中自然生根、悄然生长。

项目汇报——深度解构“创”课堂

观摩意犹未尽,思辨催人前行。课堂展示后,浦口区教师发展中心陆瑶瑶老师作《创中学:基于学科实践的课堂教学样态探索》主题报告。报告紧扣《义务教育课程方案(2022版)》“强化学科实践”的要求,提出“创中学”理念,旨在转变传统“以教为主”课堂模式,推动学生通过实践实现知识建构与价值创造。陆老师还介绍了项目在理论建构、策略开发及区域推进方面的实践成果,通过名师工作室联动、点面结合等机制,该成果已在浦口多校及省外区域取得显著成效,并获核心期刊转载,为区域教学改革提供了重要范式与专业支撑。

专家指导——高屋建瓴明方向

祁海燕在总结中指出,“创中学”是对国家创新人才培养战略的课堂回应,必须以“做中学”为基础,通过丰富的信息刺激与互动实践激发学生创造。她强调,小班化教学是理想土壤,教师应营造包容试错的环境,鼓励学生通过表达、展示、扮演“小先生”实现知识输出与深度学习,“创中学”不仅是教学形式的改变,更是育人理念的升级,预示着充满阳光的课堂未来。

这场现场会是一次对“创中学”课堂样态的深度叩问,更是一次教育生长的全新启程。新浦实验小学将以此为契机,继续深耕“创中学”的课堂实践,让教学改革之树,在浦口这片教育热土上枝繁叶茂,硕果满枝。 来源:浦口教育

上一条:没有了
下一条:聚焦语法复习难点 共探“唤醒课堂”新路径
分享到
分享文章分享

© 2022 新江北报
南京江风楚韵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苏ICP备2022033743号-1

制作单位:53bk.com

↑ TOP


https://njxjbb.com/Content/weixinlogo.png
新江北报
http://njxjbb.com/content/2025-11/14/011786.html
新江北报电子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