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皮子糖葫芦”成为“新晋网红” 六合区多家店铺紧跟风潮 医生:小心“糖化脸”
2025/11/14
最近,“奶皮子糖葫芦”成为“新晋网红”在全国各地掀起打卡热潮,六合区多家店铺也紧跟风潮,纷纷推出各式“奶皮子糖葫芦”,吸引众多市民排队购买。
“奶皮子糖葫芦”是在传统冰糖葫芦基础上进行的一次口味升级。它在山楂、糯米等传统馅料外层,包裹上一层醇厚奶皮,形成“1+1>2”的味觉融合。奶皮的绵密奶香与山楂的清新果酸巧妙中和,既保留了糖葫芦原有的酸甜清爽,又增添了浓郁丰富的口感层次,因而广受欢迎。
在位于雄州街道米巷的一家糖葫芦店,即使是工作日下午3点,店门口依然排起长龙,不少顾客是在社交平台“刷到”后专程前来打卡。从早上9点至晚上9点,顾客络绎不绝,争相为这一创新美食买单。
然而,这款网红美食并非适合所有人群。
11月4日,有网友在社交平台发帖称,自己最近彻底迷上了奶皮子糖葫芦,每天下班都得买几串解馋。吃了一段时间后,她发现自己的脸色越来越差,去医院检查才知道,原来是糖分摄入超标引发了皮肤糖化反应。有网友评论称:“第一批爱吃奶皮子糖葫芦的‘受害者’出现了。这是吃成了‘糖化脸’?”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内分泌科主任医师、临床营养科主任金晖指出,“所谓糖化脸,指的是长期吃高糖、高脂食物后,体内多余糖分和皮肤里的胶原蛋白发生糖化反应导致的。”这种反应不是一蹴而就,而是长期积累的结果。“糖化反应”不仅会加速皮肤老化,让脸变得暗沉、松弛,还是动脉粥样硬化、白内障等健康问题的潜在诱因。
其实,奶皮子糖葫芦就是经典冰糖葫芦的豪华升级版:冰糖葫芦本体(山楂+糖壳)+奶皮子(浓缩奶脂+糖)。
山楂:含有丰富的果酸,能促进消化,维生素C含量在水果界也算是个优秀选手,单吃确实是健康零嘴。
糖壳:是白砂糖+水熬到一定火候的精制碳水。食用后,其中的糖分会被人体迅速吸收,导致血糖水平在短时间内明显上升。
奶皮子:传统的奶皮子确实营养不错,但市面上很多网红款为了追求极致的顺滑口感和稳定形态,常常是奶油、糖、奶粉等混合而成,它的脂肪含量和热量密度直追冰淇淋。
所以,这么一串下肚,你吃进去的可不是简单的“水果加奶”了。举个例子:一串标准的奶皮子糖葫芦,热量直接冲向250~300大卡(差不多相当于两小碗米饭),糖分轻松超过每日推荐摄入量的一半……就问你怕不怕?
所以美食虽好,也非人人适宜。以下这几类朋友一定要管住嘴。
血糖不稳的糖友:血糖水平上升后,身体会派出大量胰岛素前来救场,拼命把血糖压下去。可能导致血糖在餐后出现急剧下降,甚至引发反应性低血糖。
正减脂的卷王:虽然传统奶皮子含有钙和蛋白质,但很多网红款为了极致口感,添加的糖和脂肪才是主角。所以,请时刻清醒:你吃的是甜品,不是营养补充剂!
痘痘困扰一族:高糖和高脂肪的结合,是爆痘的经典配方之一。如果你正在战“痘”,这串糖葫芦可能就是对方的“强力援军”。
肠胃敏感的朋友:山楂本是来助消化的,可它偏偏遇上了糖壳和奶皮子这两个“肠胃减速带”。一酸一油一冷(很多奶皮子糖葫芦需要冷藏保存)混合在一起,对于肠胃功能稍弱的朋友来说,很容易引发胃胀、泛酸。
下面这几招是奶皮子糖葫芦科学食用的方法,请务必收好。
1.彼此分享。最好的方法没有之一!买一串,和同行的朋友或者家人分着吃。一人一两颗,既解了馋,尝到了味道,摄入的热量和糖分直接砍半甚至更多,社交属性还拉满了。
2.选对时机。尽量避免在饥肠辘辘的时候把它当饭吃,最好是在饭后一小时左右作为餐后甜点享用。因为肚里有其他食物打底,可以减缓糖分的吸收速度,让血糖升得慢一些。
3.食用后散步。吃完后别马上瘫着,起来走动走动,散步10分钟,有助于身体更平稳地处理掉刚刚摄入的糖分。
4.动手DIY低卡平替。用无糖酸奶代替奶皮子,裹在去核的山楂上,再撒上一点点坚果碎,然后冷冻一下。口感有相似之处,但热量和糖分却能大大降低。
董艺旋 张剑颜 文/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