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述·戎耀故事 从“铁血尖兵”到“社区卫士” 守护初心始终未改
2025/11/7
【编者按】戎耀江北,初心如磐。在江北新区,广大退役军人活跃在经济建设、文化传承、科技创新、社会治理等领域,以不同方式延续着军魂本色,贡献着坚实力量。江北新区退役军人服务中心通过选树先进典型,跟进宣传报道,展现“退役不褪色,退伍不退志”的新时代退役军人风采。接下来,让我们共同走近这些平凡英雄,倾听他们的奋斗足音,感受他们的如炬初心。
在江北新区泰山街道宝塔社区,张磊的脚步声总比别人更急一些。日均过万的步数,是他用双脚为社区网格绘制的“民情地图”,手机里那长长的待办事项,无声见证着这位“铁血尖兵”向“社区卫士”的转型。
16年军旅生涯,锻造出他“比铁还硬,比钢还强”的坚韧意志;3年社区深耕,又让这份意志在琐碎平凡的基层治理里,沉淀成服务群众的务实力量。从“橄榄绿”到“社区蓝”,身份在变,守护的初心始终未改。他常说:“上半辈子为国,后半辈子为民。退役,只是换了一个战场继续坚守。”
军旅熔炉,炼就“守护”底色
“荣誉、责任、永不放弃”,这八个字是张磊的座右铭,也是他16年军旅生涯最凝练的注脚。
1987年出生的张磊,于2005年入伍,先后担任步兵、炮兵、通信兵,在多个兵种的磨砺中成长为一名全能尖兵。他的履历闪烁着军人的荣光:福建省军区战术基础动作第一名、东部战区信息通信旅轻武器射击第一名(创纪录)……这些荣誉背后,是极限条件下的千锤百炼。
比奖牌更深刻的,是融入血脉的责任。2011年,福建泰宁发生特大洪灾,他随部队紧急驰援。道路中断、通讯瘫痪,他与战友们用肩膀扛、用双手扒,为被困群众开辟出了一条生命通道。
16年的淬炼,他将“守护”二字从誓言刻进了本能。那些在训练场上流过的汗,在救灾途中蹚过的泥,共同凝聚成一种近乎本能的反应——当危难来临,必须挺身而出。
烈火逆行,彰显“守护”胆魄
2022年9月19日晚上8点,刚结束一天社区工作的张磊,带着妻儿下楼。没走多远,一阵异常的嘈杂声吸引了他的注意,顺着人群张望的方向看去,小区一栋楼的一楼窗口正冒出阵阵浓烟。那股在部队练就的警觉让他心头一紧:“大事不好!”
浓烟正从一楼邻居家的窗户不断涌出,屋内火焰翻腾,更危急的是,一个9岁的孩子还被反锁在家中写作业。防盗窗隔绝了逃生通道,也阻隔着救援希望。
没有一秒犹豫,张磊瞬间切换回“尖兵”模式。他一边疏散居民,让妻子拨打119,一边观察地形。浓烟呛得人睁不开眼,这个在比武场上能精准命中目标的“神枪手”,此刻精准判断出了厨房火源位置,他徒手翻越2米多高的窗户,纵身跳入火海。
提起灭火器,对准、喷射……动作一气呵成,整个过程不过七八分钟。火势被控制住,孩子被安全救出。当消防员赶到时,看到张磊满脸乌黑,被浓烟呛得说不出话,体力几乎耗尽。
“当时没多想,就是一种本能。我是一名党员,也是一个服役16年的老兵。危急时刻,我站出来是理所当然的。”张磊笑着说,这份“本能”,是军旅生涯赋予他的肌肉记忆,更是守护生命的责任使命在瞬间的迸发。
网格深耕,丈量“守护”温度
社区的战场,没有枪林弹雨,却同样考验着智慧、耐心与担当。转业选岗时,排名靠前的张磊面前有许多“好岗位”,但他毅然选择了社区一线,来到新区泰山街道宝塔社区。“我更喜欢跟人打交道。”他说,“隔行不隔理嘛。”
他将部队的“带兵智慧”巧妙转化到社区工作中。广场舞扰民是社区的“老大难”问题,张磊没有强硬禁止,而是化身“战术指挥官”,协调更换场地,引导居民使用蓝牙耳机,实现了从“地面对抗”到“地下和谐”的完美破局;面对楼道杂物堆放易引发消防安全隐患的难题,他发扬钉钉子精神,一次次上门,耐心沟通,直至问题解决。
他负责的市容和城建工作,事关百姓切身利益。门面房巡查时,他严查消防与燃气安全,着力整治电动车违规停放充电等问题,将隐患消除于未然;在推进垃圾分类工作中,他积极创新“集成醒目、化零为整”的管理新模式,将分散杂乱的信息公示牌整合优化,协同物业推动“撤桶并点”,指导督导员现场提升居民分类准确率,同时,组建巡查小组,严格落实“检查—反馈—整改”的闭环机制。在他的耕耘下,所在的23号网格在2023年被评为江北新区“示范网格”。老党员盛荣华评价他:“细心,责任感也强。”居民万香说:“他心里时时都放不下咱们居民。”
“要么不做,做就要做到极致,不能给军人丢脸。”这是他的工作信条。面对繁杂的社区事务,他像当年在部队一样“挂图作战”,将那些“琐碎磨人”的事情,化为一个个“使命必达”的任务清单。
初心不改,照亮“守护”前程
个人力量终有穷尽,众人携手便能聚沙成塔。张磊的“守护”之路,正从一人独行,汇聚成众人拾柴的磅礴力量。
2024年2月,他利用业余时间组织成立了“绿色花蕾”公益援助机构,凝聚江北新区退役军人的爱心力量,计划为西部贫困儿童送去温暖。
此外,他充分挖掘战友资源,与相关企业共同推动建设社区军人服务综合体。这不仅仅是一个物理空间,更是一个精神地标,旨在为退役军人提供就业创业的平台,并计划打造特色军种场馆和红色文化展厅,让辖区的居民和学生能直观地感受军魂、接受教育。
“南京好人”“南京好市民”“泰山好人”……这些荣誉,如同一枚枚沉甸甸的勋章,镌刻着他的担当。他把军人的担当,悄悄融入社区治理的日常,于他而言,这不是终点,而是将工作做得更细、更实的新起点。
从东南沿海的练兵场到江北新区的街巷里弄,张磊迈着扎实坚定的脚步,一步步写下了一名老兵的时代回答。
王轩 杨彩红 宝塔社区供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