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福新 以毫米级精度守护中国制造
2025/4/29
南京市劳动模范
创新破局
从打破进口垄断到引领全球产业链,以七年破局的硬核创新突破抗氧化剂“卡脖子”技术,用毫米级精度定义中国制造新高度。
生态共赢
创建劳模工作室培养32名高级工程师,以机制淬炼工业匠心,推动产业协同升级,实现从单点突破到生态共赢的跨越。
在江苏迈达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的车间里,董事长陈福新正俯身查看一台即将投产的新设备。“抗氧化剂的纯度每提升万分之一,下游产业的安全就多一分保障。”这位退伍军人出身的企业家,用27年时间将“毫米级精度”刻入企业基因,让中国制造的抗氧化剂站上全球产业链顶端。
20世纪90年代,国内食品级抗氧化剂完全依赖进口,外企以高价垄断市场。彼时,刚从部队转业的陈福新,在南京一家化工厂目睹了粮油企业拿着外汇“求购”的窘境。“核心技术卡脖子,产业链随时可能断供。”他攥着转业安置费,毅然扎进当时尚属空白的抗氧化剂领域。
从创业到打破垄断,陈福新只用了七年时间,但他没有停下脚步。面对产品分散性差的难题,他引领团队日夜钻研,反复实验,尝试多种配方和工艺。经过无数次失败后,终于突破传统思维,采用新型技术,成功研发出高分散性抗氧化剂,性能大幅提升,填补国内空白。如今,江苏迈达的产品已经覆盖全球100多个国家,国内市场占率达44.7%。
作为公司董事长,陈福新以身作则,每到节假日的时候他总是主动值班。在他的带领下,劳模精神深植在江苏迈达每位工作人员的心中,渗透在每日晨会的“技术难题清单”、生产线的“质量追溯”、中高层管理的24小时响应等工作机制中。“中国制造要崛起,不能只靠一家企业单打独斗。”陈福新不仅关注自身进步,更重视产业发展“传帮带”,他创建劳模创新工作室,培养高级工程师32人,输送技术骨干至上下游企业,带领行业共同发展。
“从追赶者到领跑者,靠的是把每个细节做到极致的‘笨功夫’。”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行业正面临新能源、生物医药等新赛道机遇,陈福新的目光投向更远的未来,“精度永无止境,创新永远在路上。”他期待未来能够进一步突破抗氧化剂技术边界,以“微克级品质”开拓全球市场,让中国制造走得更远。
本报观察员 朱葛嫣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