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春林 用匠心守护“工业心脏”
2025/4/29
南京市劳动模范
笃行实干
他用37年的实际行动践行职业使命,在锅炉车间的管道与仪表间踏实工作,以行动诠释担当。
开拓创新
他不局限于传统工作模式,积极探索新思路、新方法,主导多个创新项目,推动企业技术进步。
在扬子石化热电厂锅炉车间震耳欲聋的轰鸣声中,55岁的刘春林正穿梭于纵横交错的管道与精密仪表之间,对设备进行逐一检查。37载春秋,他将自己的职业生涯深深扎根于锅炉装置,从普通操作工成长为热电厂锅炉装置运行班长、扬子石化首席技师,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南京市劳动模范等多项殊荣。
“跟锅炉待久了,就像看着自己的孩子。别看它是钢铁机器,只要你用心钻研、精心呵护,它运行起来可‘听话’了。”在刘春林心中,这些轰鸣运转的锅炉早已超越了设备的范畴,成为工作与生活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时代发展与技术进步的浪潮中,锅炉装置也在不断更新迭代。为了提高锅炉控制先进性和烟气环保排放,建设碧水蓝天,刘春林主动请缨,向锅炉DCS改造、烟气脱硝等技术难题发起挑战。面对新设备复杂的工况,他开启“白加黑”工作模式,白天在现场反复调试,晚上守着参数研究分析,连续五天五夜扎根一线,用执着与专业攻克一个又一个难关。在烟气脱硝改造中,他带领团队经过一年的不懈努力,成功将脱硝系统用氨量降低20%~30%,节约成本超百万元,实现了环保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双赢。
“技术攻关没有终点,要不断总结经验,再通过实践验证,持续优化工艺流程。”刘春林始终秉持这样的理念。他主导的磨煤机运行优化控制项目,将锅炉燃烧效率提升到新高度;推动的“锅炉烟气超净排放”技术,助力传统重工业向绿色转型。2022年绿色供汽项目投产后,他像对待心脏般守护着新装置,每天穿梭在工地的各个角落,确保新机组一次开车成功。同事们都感慨:“在别人眼里已经做到极致的事,他总能找到改进空间。”
刘春林的创新精神不仅体现在技术攻关,更延伸至团队建设。作为“劳模创新工作室”负责人,他积极开展生产优化、技术攻关、导师带徒等工作。近年来,通过一系列技术创新,为企业实现显著的降本增效;他悉心培养的青年人才如今已逐步走上管理和技术岗位,成为企业发展的中坚力量。
37年的坚守,刘春林用行动诠释了爱岗敬业的真谛;无数日夜的拼搏与创新,书写了新时代产业工人的奋斗华章。他是锅炉领域的技术标杆,更是身边的榜样,激励着每一个人在平凡的岗位上创造不平凡,为实现梦想不懈奋斗。
本报观察员 孙汉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