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点亮课堂 玉带实验学校教室充满“魔法”
2025/4/15
千百年来,教育的本质始终如一,但承载火种的方式却在不断重塑。科学教育究竟走向何方?未来的教室应该是什么样?南京江北新区玉带实验学校正在悄然书写新的答案。
走进玉带实验学校,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宽敞明亮、充满科技感的教室环境。在这里,传统的“黑白”课堂已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交互式电子白板、平板电脑、智能录播系统等先进教学设备……作为一所农村学校,将“科技立校、科技兴校”作为学校发展宗旨显得尤其具有挑战性。2004年,南京玉带实验学校成立“玉娃少年科学院”,至今已发展二十余年。为了给学生们提供更好的学习空间,学校秉承学校“润德创行”的核心理念,立足学校“玉品润学课堂”的教学特色,融合地方非遗传承文化,逐步打造属于学生科学学习的“未来教室”。
“玉带实验学校虽然是一所乡村学校,但这里的孩子不该被贴上‘资源匮乏’的标签。我们要用科技填平城乡教育的鸿沟。”校长祁立忠对科技教育有着自己的坚持。尽管学校只有26个班的小体量,但却得到了南京市技装办和江北新区教育和社会保障局的高度重视和支持。2019年以来,学校多个实验室得到了重新更新重建,为孩子们提供了更加先进、完善的实验条件。
教室升级后,老师也要跟上“节奏”,经过多轮培训、反馈、优化,全校102名教师均能熟练操作智能教学平台,课堂逐步实现“无纸化”,越来越多的老师将课堂搬上虚拟仿真平台,用VR还原多样化的教育场景。在专业团队的加持下,学校自编了两套《科技》校本教材和四套自编教程(车辆模型自编教程、航海模型自编教程、航空模型自编教程、科技制作自编教程),其中航海模型自编教程和车辆模型自编教程在区社团评比活动中分获十佳奖和优秀奖,充分展示了学校在科技教育方面的创新实力。
项目化学习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有效途径。学校结合九年一贯制的特点,建立了多个项目化课程实验室,孩子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特长选择喜欢的项目进行研究。他们可以在生物实验室里观察细胞的结构和生长过程;可以在物理实验室里探索力的作用和电磁现象;还可以在机器人实验室里编写程序、控制机器人完成各种任务……这些实践活动不仅激发了孩子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还培养了他们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学校的积极引导下,近年来,玉带学子们收获了60余项国家专利,更在各级各类科技竞赛中大放异彩,赢得了近2400多项荣誉。作为南京市电教馆首批未来教室,玉带实验学校的未来教室打造以及科技教育推广已成为江北新区的标杆。但祁立忠的野心不止于此:我们要做的是让科技不再遥不可及,而是化作田埂上的星光,照亮每一个孩子的未来。 本报观察员 朱葛嫣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