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维表征链动,赋能思维型科学课堂 新区小学科学市级研训活动在琅小明发举行
2025/4/15
为进一步探索借助语言、图像、动作等多元表征形式,打造适配一年级认知水平的层级化科学课堂策略,近日,南京市小学科学“多维表征链动:小学科学思维型课堂的层级化建构与实践”专题研训活动在南京市琅琊路小学明发滨江分校举行。南京市小学科学研训员杨健、南京市各区小学科学研训员及全市200名小学科学教师全程参与。通过实践与研讨,提升学生运用多维表征理解科学概念、解决问题的能力,全方位培育科学思维,为其未来的科学探索筑牢根基。
课例展示:运用多维表征,看见思维生长
活动伊始,南京育英第二外国语学校教师李灵芝带来《玩转小水轮》一课。课堂紧扣“水流力量如何影响小水轮转动”,设置“组装水轮—对比实验—归纳原理—拓展应用”四个环节,引导学生开展科学探究。李灵芝巧妙运用语言、图像、器材等多种表征方式,让学生亲历组装小水轮,在实操中理解结构;借助图像进行实验,帮助学生生成图像表征;组织学生描述现象、交流发现,完成语言表征。在对比实验环节,她运用“TPS策略”引导小组讨论选择方案,渗透公平实验意识;巧用评价表,学生开展自评,初步形成自我反思能力,最终归纳出科学规律,实现从交流体验到思维提升的跨越。
南京市琅琊路小学明发滨江分校教师康正龙执教《形形色色的动物》。康正龙以“全面描述动物特征”为核心任务,采用“游戏化”教学模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课程通过观看视频、语言描述、“我演你猜”分组模仿等形式,促进学生仔细观察、认真倾听、全面描述;运用“1+1”策略,引导学生全面比较相似动物的不同之处,激发学生探索兴趣,树立安全意识,培养爱护小动物责任感。
专题讲座:链动多维表征,强化教学评一致
在专题研讨环节,江北新区小学科学教研员杨茜带来《多维表征链动,激活学生思维》微讲座。她深入剖析“多元表征”与“思维型课堂”的联系,指出教学表征是学科逻辑与学生认知的转化桥梁。教师应依据学生认知特点设计表征活动,实现多元表征“链动”闭环,形成知识结构化建构。杨茜提出“三维逻辑”框架与“三层四维表征”设计工具,结合课例详细阐述其在课程设计中的应用,在教学中恰当选择与使用类比、比喻、图表、图片、模拟等相关教学模型和建模教学策略,提升科学教师表征素养。
栖霞区小学科学教研员高伟以《以多元表征促进教学评一体》为题开展分享。高伟聚焦“如何让思维发展可测”的问题,结合课例展示如何围绕教学目标实现“教学评一致性”,指出多元表征既是教学手段也是评价载体,强调将评价嵌入表征活动,利用多元表征“可视化”优势,让思维过程成为教学评的核心。
总结提升:专家引领,再启征程
活动最后,杨健做总结、点评。他高度赞扬了江北新区围绕“多维表征”开展的系列研究的成果,点赞两位老师的课堂生成及表现,期许江北新区小学科学教师团队在杨茜老师的带领下,围绕“多维表征”进一步深入研究,为南京市小学科学和兄弟区域科学教学提供更丰富研究成果。
江怀琴 杨彩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