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智绿”融合书写钢铁产业发展新篇 南钢未来钢铁智造馆跻身省级新质生产力科技馆
2025/11/21
近日,南钢未来钢铁智造馆成功入选2025年度“江苏省新质生产力科技馆”,成为全省80家获此殊荣的单位之一。这一省级荣誉不仅是对南钢在钢铁智能制造科普与成果展示领域的高度认可,更标志着其以“数据智能双驱”培育新质生产力的实践,为传统钢铁产业转型升级树立了标杆。
数字化创新全景绽放,科普体验双向赋能
走进南钢未来钢铁智造馆,“科技感”与“互动感”扑面而来。虚拟引导员“小南”热情迎接参观者,3D动画全景呈现“百景千模”人工智能赋能钢铁生产全流程,超高清管控屏实时同步26条产线动态——借助数字孪生技术,展馆模型与现场设备精准联动,让观众仿佛置身真实钢铁生产基地。空气成像触摸屏、智能穿戴体验、VR云上天车仿真器、AI拍照区等互动装置,更打破了传统工业展示的“高冷”印象,将硬核的钢铁制造转化为直观可感的体验。
展馆通过将企业的智慧运营平台与旅游体验深度融合,为研学团队提供了独特的学习场景,自运营以来,已累计接待超4000人次。展馆不仅是文化和旅游部2024年“文化和旅游数字化创新示范十佳案例”,更在传递新质生产力价值的过程中,让青少年对钢铁制造产生浓厚兴趣,实现了数字化成果从“内部生产”到“外部科普”的跨越。
此外,展馆在展示了最新的钢铁智造成果的同时,还配备了专业的研发实验室集群,涵盖人工智能、数字工厂、自动化、智慧园区等多个领域,让数字技术对传统工业的赋能与革新尽展无遗。拓展运用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等,大力推动传统产业向高端制造、智能制造、绿色制造转型升级。
新质生产力多点突破,三维发力筑牢根基
这份荣誉的背后,是南钢长期锚定“新质生产力”发展目标,在科技创新、绿色转型、数智融合三大领域的持续深耕。在科技创新层面,南钢构建了“四大研究院支撑三层创新体系+四层高端研发平台”的创新架构,研发投入强度始终保持在3%以上。2024年,南钢荣获省部级以上科技奖12项,完成25项新产品新技术鉴定,187个产品(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或先进水平,9镍钢、超高强耐磨钢等产品获评“国家制造业单项冠军产品”,还为国产大型豪华邮轮、川藏铁路特大桥等300多个大国重器提供关键材料。同时,南钢积极布局人工智能,启动“百景千模”三年专项行动计划,部署一站式AI研发训练平台,2025年更携手华为开展“钢铁大模型百日会战”,力求突破12类产业应用场景,让“工业大脑”持续赋能生产效率提升。
绿色转型是南钢培育新质生产力的另一核心抓手。“十三五”以来,南钢累计投入超130亿元用于环保改造,实施料场全封闭、烟气脱硫脱硝等项目,成为江苏省首家全工序、全流程通过超低排放审核的“长流程钢铁”环保绩效A级企业,多次获评钢铁行业“绿色发展标杆企业”。在低碳发展上,南钢入选江苏省首批“碳达峰碳中和试点企业”及2024中国工业碳达峰“领跑者”。值得一提的是,南钢还将绿色理念融入工业旅游,打造了包含未来钢铁智造馆、文体公园在内的20余个工业旅游景点,其中南钢文体公园更是国内首个达到“绿色建筑三星级”,并实现从建设到运行全流程“零碳建筑”的文体场馆,让“厂区变景区、生产线成风景线”的转型愿景成为现实。
数智融合则为南钢新质生产力发展注入“加速度”。“十二五”以来,南钢累计投资超40亿元推进“智改数转网联”,建成行业首个跨空间、跨边界的“钢铁工业大脑”,汇聚26条产线、百万个数据点位的实时数据,实现从原料进厂到成品出库的全流程数字化管控。过去五年,其吨钢质量成本下降10%,研发成本降低20%,高端品种成材率提升5%;自主设计的世界首座“JIT+C2M”高等级耐磨钢智能工厂,更实现了“像生产消费品一样生产钢铁”的个性化定制。
此次跻身省级新质生产力科技馆,既是南钢发展成果的“里程碑”,更是其持续前行的“新起点”。未来,南钢将以未来钢铁智造馆为平台,进一步推动钢铁智造知识普及与技术创新,在“高智绿”融合发展的道路上持续探索,为江苏省乃至全国钢铁行业培育新质生产力、实现高质量发展注入更多“钢铁力量”。
本报观察员 杨彩红
图片由南钢提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