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厕所日 小厕所大民生!让“方便”之事更方便
2025/11/21
今年的11月19日是第13个世界厕所日。世界厕所日是由世界厕所组织(WTO)于2001年提出,2013年7月24日经第67届联合国大会决议确立的国际日,旨在应对全球环境卫生危机,推动安全饮用水和基本卫生设施建设。
近年来,江北新区将加强城市公厕建设管理作为重点工作大力推进。从亲子家庭的贴心关怀到满足适老化改造的需求,从破解如厕排队难题到打造多功能服务空间,新区以细节化改造、人性化服务,让“小厕所”承载起“大民生”的温度。
功能融合,让日常生活更便捷
“以前出门遛弯,想上厕所得跑回家,现在这公厕就在绿地里,上完还能坐着歇脚,太贴心了。”家住顶山街道华府路附近的徐阿姨,每天都要到吉庆路公厕旁的绿地散步。今年七月,新区考虑到华府路与吉庆路交会处的绿地紧邻多个居民小区和学校,周边市民密集,新建了占地面积近80平方米的公厕。
新建公厕除了标配的男女卫生间外,还特别设置了适合老年人及幼儿如厕的第三卫生间,尽显对特殊群体的关怀。自投用以来,公厕日均服务市民超过百次,极大缓解了周边散步居民、学校接送家长及沿街经营商户的如厕难题尴尬。值得一提的是,为了丰富公厕的功能,内部还设置了休闲驿站,成为市民落脚休息的好去处。
这样的创新实践正在南京江北新区多点开花。“我们的目标是打造城市街角的高品质空间,而不只是一座厕所。”南京江北新区综合行政执法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以草芳路健民路路口广场的公厕为例,设计上采用无边界理念融入周边景观,通透的造型搭配檐下休闲空间,让公厕从“避之不及”的设施变成“愿意停留”的场所。
让老人舒心、孩子方便
在解决“有厕可上”的基础上,南京江北新区更聚焦“有厕好上”的需求,针对老年、幼儿等特殊群体推进公厕适老化、适幼化微改造,用小成本实现大民生,“扶”起有需要的人。
“带孩子出门最愁的就是如厕,现在商场的公厕比家里还贴心。”在桥北商圈弘阳欢乐街区的卫生间内,低矮的洗手池与便池、防滑地面等配置,均针对儿童的身高与使用习惯量身定制。作为新区儿童友好示范区域,这里不仅配置16间标准化母婴室与儿童卫生间,第三卫生间内婴儿护理台、儿童安全座椅一应俱全,还贴心准备了隔尿垫等应急用品。
大厂街道扬子平顶山公园内总能看到休闲娱乐的市民,其中老年人占比颇高。“公厕日均服务900余名市民,老年人是主要群体。”公厕管理人员介绍,针对这一特点,公厕进行了适老化升级,管理室内专门配备了手杖、轮椅供行动不便的老人免费使用,从细节处解决老人的急难愁盼。
除了“软设施”补充,硬件改造同样贴心。平顶山公园公厕外的无障碍坡道不仅重新做了防滑处理,玻璃雨棚也特意外延覆盖至坡道区域,即便遇到阴雨天气,轮椅和婴儿车通行也不会被淋湿,这种“向前一步”的改造思路,让老人舒心、孩子方便。
小厕所连着大民生,好环境彰显幸福感。从儿童友好的细节设计到适老化的改造举措,江北新区以公厕改造为切入点,将民生温度融入城市建设的每一个角落。未来,新区将继续推进公厕智慧化、人性化升级,让“方便”之事真正更方便,为城市文明增添更坚实的民生底色。
本报观察员 朱葛嫣然 文/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