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区这一“芯”平台 集成12项全国第一或唯一服务能力与品牌
2025/11/18
走进位于中国(江苏)自由贸易试验区南京片区的南京国家集成电路芯火平台,芯片测试工程师正专注地操作测试设备,显示屏上跳动的数据实时更新,在这里,样品可完成芯片研发全流程测试。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明确提出,“加快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引领发展新质生产力”。
作为首批国家“芯火”双创平台,南京国家集成电路芯火平台依托南京集成电路产业服务中心与南京集成电路培训基地,以打造高品质集成电路产业生态为核心目标,用专业化服务破解产业痛点,以创新性实践填补行业空白,累计打造12项具有全国引领性的服务能力与品牌。2023年,“国家‘芯火’双创平台链接全球服务”获评全国服务贸易创新发展“最佳实践案例”,为全国集成电路产业服务体系建设提供了“南京样板”。
打造全国标杆
全链条护航企业研发“加速跑”
介于微波和红外线之间,有一种神秘的电磁波波段,它具有极强的穿透性,堪称工业领域的“透视眼”,这种电磁波叫太赫兹。来到南京集成电路产业服务中心(以下简称“ICisC”)的芯片探针台测试公共实验室,一台四端口太赫兹芯片级自动测试设备正处于紧张的调试阶段。这台“神器”很快将上岗,支持高达110GHz的毫米波芯片性能验证。
“这样高标准的公共服务,在整个华东地区都很少见,给了我们新产品研发很大的支持和信心。”南京微毫科技有限公司研发负责人感慨道。
2024年,南京集成电路产业服务中心总部基地大楼建成并启用,现代化楼宇内装载了具有18亿门超大规模数字SoC全芯片级仿真加速验证集群、EDA共享实验室、原型验证实验室、通用共享测试实验室、可靠性测试实验室、高速接口测试实验室、射频通信测试实验室等新一批高水平公共实验室。
“我们为长三角集成电路企业提供公共技术服务、产业人才培养、产学研协同创新三大领域的全要素服务,是全国首个覆盖全生产要素的集成电路公共服务平台。为企业解决共性资源配套和技术难题,降低研发成本,促进技术升级是ICisC的初心和使命。”南京集成电路产业服务中心有限公司总经理李辉介绍,截至目前,平台已累计为150余家企业提供公共技术服务超28000次,支撑近600种芯片产品的研发创新。
从设计、流片再到验证,集成电路产业各个产业链分工明确、配合紧密,同时是一个需要重金投入的行业。
ICisC围绕芯片设计仿真,搭建全国最先进的芯片设计仿真加速验证集群;围绕芯片测试,建成全国最完整的芯片测试公共实验室集群;围绕芯片流片,打造全国首个全球流片超市及IP服务平台……值得一提的是,今年,ICisC新增“集成电路数据资产入表”“射频芯片中试验证”“AI算力国产化适配”3项全国首创服务能力,具有全国第一或唯一的服务能力与品牌累计达12项。
在为企业提供了上万次技术服务,积累了众多行业案例的基础上,ICisC专业服务团队发现,很多问题存在共性。“比如芯片开发过程中,在哪些研发点上企业会反复迭代测试、哪些工艺选择应该提前到研发初期等,我们把这些共性问题及解决方法整合到专业服务中,能够减少企业特别是初创企业的重复判断,加速产品研发和迭代速度,构建起一套流程化平台服务的数据产品。”李辉解释道。
携手领军企业
平台化打造细分产业实验室集群
浏览大楼内的楼层索引,二楼、三楼皆是ICisC携手企业或检测技术服务公司打造的公共实验室。在一个个半导体细分领域“朋友圈”中,南京氮矽科技有限公司属于今年加入的“新朋友”,其主攻方向是近年逐步开始商业化和产业化的第三代功率半导体。
高击穿电场、高热导率、高电子迁移率、高工作温度……作为第三代半导体的主要代表材料之一,氮化镓在半导体功率器件领域的应用前景愈发受到行业关注,小到一个充电器,大到新能源汽车和算力中心,都有氮化镓器件的助力。
作为国内唯一同时布局氮化镓器件和驱动IC研发的企业,目前氮矽科技出货量在国产增强型氮化镓产品出货量中位列第二。今年8月,南京氮矽科技总部项目落户江北新区(南京片区),开展氮化镓全产品线研发迭代,同步落地的还有一个与ICisC共同建设的国际标准高可靠性实验室。
“这个实验室专注于氮化镓器件在极端环境下的可靠性验证,本质上它是一个公共服务平台,在满足企业自身研发需求的同时,我们更希望将服务范围扩展至整个新区乃至全国,为更多集成电路企业提供全方位的专业测试服务。”氮矽科技首席运营官刘家才介绍。
围绕江北新区(南京片区)产业规划和集群,ICisC基于现有研发测试服务能力,引进细分领域的优秀企业、机构,不断完善平台化、全产业链的服务能力:在AI高速数字领域,与蓝洋智能联合建设高速接口测试实验室;在AR/VR领域与芯视元联合建设AR/VR芯片及系统实验室;在射频通信领域与美辰微电子联合共建射频与模拟集成电路公共实验室等。
“当前,我们已构建研发、工程、试产各阶段的芯片测试公共实验室集群,主要从大仪共享线上平台、实验室资源共享、委托测试服务、标准认证服务等方面提供服务。”ICisC EDA与芯片测试部副部长陈玉山介绍,今年中心还通过与专业测试机构北京电磁方圆合作,吸引该服务机构在江北新区(南京片区)注册子公司,联合构建升级高速信号测试方向专业化公共实验室,为区域人工智能产业应用研发提供有力支撑。
攻坚前沿领域
构建从研到产创新协同“纽带”
上个月,一条始发于南京理工大学(孝陵卫校区)的专车班线开通,目的地便是位于江北新区数智溪谷8号楼的南京理工大学近程射频感知芯片与微系统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模拟与射频芯片测试、雷达通信一体化集成、先进半导体元器件与系统封装、人工智能射频综合系统……随着ICisC购置科研设备,拥有四大共享平台的科研场地逐渐完善,如今,这块源头创新“热土”迎来百名硕博生入驻。
“实验室旨在推动高端研发人力资源向新区集聚,促进优秀技术成果优先向新区转化落地,同时,提升新区在模拟集成电路产业领域的关键技术创新能力,实现科创研发潜力向新质生产力的转化,构建人才培养、技术策源、产业孵化三位一体高地,抢占射频感知未来产业先机。”该实验室相关负责人介绍。
除了推进硬件设施建设,ICisC还联合南理工,定期开展科技项目“揭榜挂帅”联合攻关,举办“慧谷讲堂”产学研交流活动,打造全要素生态服务体系。
短短一年内,这片产研共融生态“沃土”结出硕果。10月16日,南京微毫科技有限公司和南京雷科微电子有限公司在“慧谷讲堂”品牌牵引下,落地新区研创园,为新区微波、毫米波、数模混合领域技术和产业发展注入“新鲜血液”。
依托实验室资源,微毫科技选择军工技术民用化、产业化赛道,致力于将高等学校和科研院所的研发成果转化为行业领先的市场化产品;南京雷科微电子则借助其在射频芯片领域的顶尖科研实力与人才培养优势,共同成立射频芯片产学研合作基地,形成从芯片设计到组件落地的全链条技术保障体系。
近年来,集成电路产业发展备受各方关注,大量新项目上马令人才短缺问题凸显。江苏长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人事专员提到,相较于其他条件,公司更看重学生是否具备相关产品方向的经历,这对后续快速融入工作起到关键作用。
在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深入推进中,集成电路人才创新的集合效应也正悄然发生——中国研究生创“芯”大赛·EDA精英挑战赛作为全国首个EDA领域专业竞赛,持续推进产教融合育人;全国大学生嵌入式芯片与系统设计竞赛促进作品落地转化……“芯”活力正在江北新区(南京片区)这片热土持续释放。
自贸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