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查询
按日期搜索
12 2014
 
 
 
 

新江北报

2025年11月14日
街道
上一版 下一版

碧水绕村绘就乡愁新画卷

2025/11/14

清晨,阳光轻柔地洒在六合区雄州街道那碧波荡漾的河面上,岸边绿树成荫、繁花似锦,水鸟自由自在地翱翔其间。一幅“河畅、水清、岸绿、景美”的乡村画卷徐徐展开,这正是雄州街道大力推进农村水环境治理、建设生态宜居和美家园的生动写照。

曾几何时,农村水环境问题是不少村居的痛点所在。民有所盼,政有所应。为彻底扭转这一局面,六合区雄州街道将农村水环境治理作为乡村振兴和生态文明建设的关键抓手,全面打响“碧水蓝天保卫战”,一场以“截污、清淤、活源、治堤”为核心的系统性工程在广袤农村大地铺开。而农村水环境问题错综复杂,必须系统施治,为此,雄州街道创新工作机制,打出了一套精准有力的“组合拳”。

源头管控与生态修复双管齐下

在源头截污方面,工程从源头抓起,大力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通过建设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铺设污水管网,实现“污水不入河”。同时,推行“户分类、村收集、街转运”的垃圾处理模式,杜绝垃圾沿河堆放,从源头上控制污染。

清淤疏浚工作也在同步推进。今年5月,雄州街道对辖区内淤积严重的4条河沟、12座塘坝进行了全面清淤疏浚。清除多年沉积的污泥和垃圾后,水体的自净能力和蓄水容量大幅提升,让河流重新“呼吸”起来。

生态修复上,摒弃过去硬质化护坡的做法,峨嵋河生态小流域项目采用生态联锁块驳岸、种植水生植物等自然修复方式,构建起水陆之间的生态缓冲带。芦苇、菖蒲等植物不仅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更成为净化水质的“天然过滤器”。

长效管护筑牢治水成果

要确保水环境治理成果得以长久保持,长效管护必不可少。雄州街道全面推行“河长制”,由街镇党政负责人、村(社区)干部担任河长,定期巡河,一旦发现问题立即处理。

与此同时,街道设立公益性岗位,聘请河道保洁员,并鼓励村民参与监督,形成了“政府主导、村民参与、社会监督”的常态化管护机制。这一系列举措,为水环境的持续改善提供了坚实保障。

治水成效显著,乡村焕发生机

经过不懈努力,雄州街道农村水环境实现了华丽蜕变。河道两岸绿树成荫,鲜花点缀其间,昔日脏乱差的河岸如今变成了村民休闲散步的“后花园”和生态公园。今年监测数据显示,街道12条主要河流断面水质优良比例显著提升,黑臭水体全面消除,河水重新变得清澈见底。

水环境的改善还为乡村振兴、生态农业的发展注入了新动能。钱仓村凭借“水美乡村”的优势,发展了葵园、农家乐等项目,吸引了大量游客,村民的收入也大幅增加。砂子沟社区村民李阿姨感慨地说:“现在水干净了,环境好了,我们饭后都爱到河边走走,心里特别舒坦!”这番话道出了广大村民群众的心声,良好的水环境极大地提升了村民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一湾碧水,承载着浓浓的乡愁,也寄托着乡村振兴的希望。雄州街道农村水环境提升工程,不仅是一场环境整治战,更是一场发展观念的革命,深刻地诠释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未来,雄州街道将继续巩固治理成果,推动水环境治理从“治标”向“治本”深化,让碧水长流、乡愁永驻,为建设和美乡村、实现共同富裕奠定坚实的生态根基。

陆雄轩 朱葛嫣然 文/摄

上一条:农废回收提质效 共建绿美新家园
下一条:没有了
分享到
分享文章分享

© 2022 新江北报
南京江风楚韵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苏ICP备2022033743号-1

制作单位:53bk.com

↑ TOP


https://njxjbb.com/Content/weixinlogo.png
新江北报
http://njxjbb.com/content/2025-11/14/011808.html
新江北报电子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