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熊”孩子共学英语
2025/4/1
□张腾飞 / 南京安生学校
作为一名从事英语教学工作十余年的教师,我深知教育的魅力不仅在于知识的传授,更在于师生之间的互动与共同成长。今天,我想分享一个和我的学生——小熊同学一起学英语的故事,这段经历让我深刻体会到“教学相长”的真谛。
“小熊”,一个憨态可掬的名字,正如他的样貌:圆圆的脸蛋上架着一副黑框眼镜,是传统的小学霸模样。他不苟言笑,却很有礼貌,在教室里、走廊上,总能见到他鞠躬向老师问好的身影。对于教师来说,小熊是可遇而不可求的“四有”高中生:有目标、有计划、有行动、有交流。
去年9月初开学,小熊主动找到我,分享了他对英语学习的规划。他告诉我,自从决定踏上留学这条路,他就开始为雅思考试做准备。暑期期间,他已经背完了雅思词汇,并初步了解了雅思考试的内容。他略带腼腆地说,希望在学期末参加第一次雅思考试,并为听说读写四项设定了具体的目标分数。他的坚定与自信让我印象深刻。于是,我们很快安排了一次模考,评估他的听说读写能力,并指出了他与目标之间的差距。当时,他的一句“谢谢老师,我会努力的!”让我感受到了他的行动力。与其说是我给他布置任务,不如说是他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感染了我、带动了我。
说干就干!我们从词汇着手,制定了详细的学习计划。小熊每天雷打不动地学习3个lists的雅思绿宝书词汇,并在书上做大量笔记:同义词、反义词、拓展词组,甚至将不熟练的单词整理到笔记本上。他每天还会主动找我帮他听写过关。
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一次晚自习上,小熊仿佛把自己“焊”在了座位上,全身心投入地学习词汇。课间休息时,同学们来来往往,他却丝毫不受影响,仿佛整个世界都与他无关。到9月底,他已经将50个lists的绿宝书学了两遍。国庆节前夕,他意犹未尽地告诉我,打算在假期期间再把词汇书过一遍。这种求知若渴、乐此不疲的精神在他身上具象化,让我深感欣慰。
除了词汇,我们每周穿插阅读和写作的训练或模考。每次批改完他的阅读试卷,总能看到上面密密麻麻的笔记:他不仅记录出错的原因,还分析克服这些问题的方法。他虚心接受我的建议,但更有自己的想法。例如,针对阅读速度慢的问题,他主动向我索要一些有难度的学术类文章进行泛读练习,以提升阅读速度。
在写作方面,小熊的作文总是经过多次修改,每一稿他都能按照我们讨论的方向进行调整和提升,进步明显。随着写作能力的提高,他也越来越自信,学习劲头更足了。
和小熊一起学英语的这段经历,让我感触良多。每一个学生都是一个有独立思想、有鲜明特征的个体,有的学生思想成熟、目标明确,有的学生则想法单纯、目标模糊。教与学的过程,就是师生互动、思想碰撞、交流协商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我们共同完成每一个学习任务,并喜悦于每一次进步。
在南京安生学校工作的三年多时间里,我深刻体会到,教育学即关系学。教师要充分考虑学生的主体地位,不断学习科学有效的教育教学方法,用心点燃学生心中的求知火焰。同时,教师要细心观察每一个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并及时给予鼓励性评价。正如新教育发起人朱永新教授所提倡的:“教育就是要教给学生一生有用的东西。”
和小熊一起学英语,让我也劲头十足。这段经历让我更加坚定了自己的教育信念:教育不仅是知识的传递,更是心灵的碰撞与成长。作为一线教师,我会继续深耕课堂、持续赋能、扎根教育,在教育这片海洋中、快乐地拾贝。
遇见光,追逐光,成为光。愿每一个学生都能在教育的指引下,找到属于自己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