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鞍打造农村新产业新业态 探索富民强村新路径
2024/5/31
日前,马鞍街道尖山村举办政银农对接会,邀请金融单位为辖区近20户种养殖业大户进行金融政策宣讲。“举办对接会就是要搭建平台,畅通渠道,让‘金融活水’精准‘滴灌’三农,激活种养殖业大户‘一池春水’”,尖山村党总支书记汪长勇说道。
政银农对接会,共谋乡村振兴路。紧扣富民强村工作,尖山村打破传统农业生产的局限性,通过引入现代工业和服务业元素,将传统农业发展与现代服务业相结合,打造农村新产业新业态,探索富民强村新路径。
让产业发展拓宽富民强村路
带动村集体经济增收60万元、推荐劳动就业50人、常态化安排就业岗位8人……这是尖山村下属的尖山劳务公司2023年交出的发展“成绩单”。数据的背后,展现的正是尖山村通过实体化企业运作,积极探索富民强村发展新路径的思路。
尖山村与马集工业集中区相邻,借助产业发展的东风,尖山村成立尖山劳务公司,用于承接工业园区的环境绿化、企业招聘等服务工作,带动村集体经济增长,帮助周边闲散劳动力就业。通过规范化运作,目前尖山劳务公司还承接了河王湖湿地管理、农庄果园销售等服务项目,同时与马集工业集中区内企业积极对接,通过承接企业内部的垃圾清运和物业管理工作等,扩大公司收入,力争带动村集体收入再上新台阶。
在全力服务工业园区的同时,尖山村还利用闲置土地与南京市城建集团实现“村企对接”,共建了南京城建房桥装配式建筑产业园项目,一举实现腾笼换“凤”,成为“亩产英雄”。“村企共建”不仅为当地产业升级闯出了新路子,更为乡村振兴打开了新空间。如今,村企双方按照结对共建协议,以党建共建为纽带,开展人才带动、资源共享活动已成为常态。
让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动能
尖山村地处马鞍街道中北部,且地处江淮分水岭分界线,独特的地理位置,良好的生态资源,为尖山村推动传统农业的发展奠定良好基础,而尖山村也是积极依托现有资源,大力推动种植业、养殖业等产业的发展,尖山雨花茶便是其中之一。
据统计,今年尖山村的雨花茶上市量近1000斤。为了打响雨花茶的品牌,尖山村注册了“长云”牌商标,通过茶叶生产,不仅带动了村集体的经济增收,采茶高峰期还为周边群众提供了大量临时就业岗位。
让优势资源转换为发展动能,尖山村还鼓励群众利用河王湖丰富的水资源从事小龙虾养殖,并协调成立农业发展合作社,注册“河王湖”牌龙虾商标;将闲置林地资源进行转包,种植薄壳山核桃,带动周边群众就业等,让资源优势转为产业优势,实现新的增长点。
让群众幸福感在“家门口”升级
奋力描绘乡村振兴发展的新画卷,尖山村始终把提升人民群众的幸福指数作为落脚点和出发点,做到坚持以“富民强村”为抓手,持续完善基础设施,优化人居环境,拓宽群众增收渠道,增强民生福祉,为推动尖山村高质量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走进张营组,村组道路宽敞明亮,村庄环境干净整洁,一草一木、一景一物与村庄相映成趣。在尖山,41个生产组全部完成了美丽乡村建设,放眼望去,一幅人富景美的风光图在眼前缓缓铺开。
在“富民强村”的目标下,目前尖山村已经实现了四个“全覆盖”,即美丽乡村建设全覆盖、灰色化道路建设全覆盖、灯光亮化全覆盖、污水管网建设全覆盖,为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营造了良好的环境。
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培育农村新产业新业态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途径。在今后的发展中,尖山村将紧扣发展目标,持续在优化产业布局、优化发展规划、创新产业模式等方面进行探索,为实现村集体经济增长、群众增收致富蹚出一条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径。
来源:马鞍街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