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卒中并非“卒”不及防 专家为你支招
2024/5/28
脑卒中,俗称“中风”,作为严重危害人类健康和生命安全的疾病之一,具有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高、复发率高和经济负担高“五高”特点。进入夏天,脑卒中也呈现出发病率升高的趋势,脑卒中是何病?如何预防?有何危害?如何快速反应?近日,记者带着这些问题采访了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神经内科副主任医师张正生。
患病率高达80%
张正生介绍,近年来,不管是门诊还是病房,脑卒中已成为我国脑血管病的头号“杀手”,具有“发病率、死亡率、残疾率和复发率高”等特点,且呈年轻化趋势,因此,重视并有效预防脑卒中的发生刻不容缓。
脑卒中,俗称“中风”,是由于脑局部血液循环障碍所导致的神经功能缺损的一组疾病,症状持续时间至少24小时。它主要分为缺血性脑卒中和出血性脑卒中。80%以上的患者通常为缺血性卒中(脑梗塞)患者。
张正生表示,神内团队在社区义诊、宣教、科普中对“脑卒中”相关预防知识进行了大力推广,因为卒中的发生虽然对于医护来说会比较容易“鉴别”、“识别”,但是对于不具备丰富医学常识的普通居民来说,我们会告诉他出现哪些症状就要怀疑你可能得了“脑卒中”。
卒中识别早 救治效果好
“昨天晚上还好好的,怎么突然就这样了?下班回来就发现手脚不能动了,躺在地上……患者家属经常会跟我说类似的话。”张正生介绍,脑卒中的发病是有过程的,“手脚不能动、躺在地上或者是面部歪斜等等”是脑卒中急性发作的过程、是一种临床症状;这种突发的症状往往会出现在患者高血压、高血糖、高脂血症或者患者抽烟、酗酒以及长期的不良生活方式,缺乏锻炼等等这些因素都会对患者血管造成损伤。这种在颅内或者是颅外的血管损伤容易生成很多斑块,这些斑块会随着时间推移或者是长期的积累,体积逐渐增大,从而导致血管狭窄影响血流通过;血管内形成不稳定斑块也容易发生破裂、脱落或者引起远端的、更细小的血管堵塞等,以上这些因素也是容易导致新的脑梗塞的发生。
张正生介绍,“时间就是大脑”这是一句非常经典的话,一旦出现血管堵塞,这些卒中症状的显现是以一分钟一秒来计算的,大脑缺血几分钟后就会发生非常严重的后果,所以一定要警惕危险因素。有句俗语叫:“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预防危险因素是长年累月的过程,不要让自己的血管去承受不该承受的“压力”。
张正生提醒,防大于治,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也要正确面对这些外在的压力、不良的生活方式、危险因素等等,做好长期的、综合的管理。
遇到脑卒中患者怎么办?
近日,张正生就接诊了一个患者在出现“卒中”症状后家属立即给他服用了“安宫牛黄丸”;患者家属解释,“安宫牛黄丸”是他家里的一个“抢救药”,必备的。张正生辟谣,“这个做法是不对的。‘安宫牛黄丸’在中医上对于一些有热病的患者来说可能有用,但不是所有脑血管病患者都能用;有些药物,特别是对于脑血管病患者来说,在不清楚患者血压高低等情况下进行错误的服用甚至会导致患者病情进一步加重。
张正生介绍,神经内科团队在培训神内急诊医生接诊过程中也会叮嘱患者家属,遇到突发情况不要慌张、手足无措,家属在患者发病后立即拨打120,但是120不会立刻到达现场,这时候家属要做的就是将患者进行平躺,然后使患者的头歪向一侧,避免患者发生呕吐、咳嗽出的分泌物导致误吸;另外,将患者领口扣子解开防止压迫患者喉咙。
张正生特别嘱咐,不要给患者喂食物和水以及药物,尤其是药物;随着人们医疗保健意识逐渐增强,家中常备如:阿司匹林、他汀类药物以及类似安宫牛黄丸等中成药之类的药物,患者家属在患者发生紧急情况却不能诊断患者当时的血压、心率等临床表现的时候,不要随意给患者服用药物。
因此,出现紧急情况时,只需要家属把患者平卧、头歪向一边、解开衣服的扣子,然后陪伴他等待120的到来即可。
怎样预防脑卒中发生或复发?
急性期6小时之内是脑梗塞得到最佳有效治疗的黄金时间。患者如果在这个时间段内没有任何的急救措施,后果可能会很严重,恢复也会很缓慢。急性期主要是溶栓治疗或者血管类治疗,包括取栓治疗。如果超过12个小时,绝大部分脑细胞都将由缺血转换成坏死,产生了不可逆的后果。一旦发生细胞坏死、肢体的瘫痪或者失语或者麻木,包括眼睛看不见东西等症状很难彻底地恢复,或多或少可能都会遗留一定的后遗症,因此预防很重要。
张主任认为,对有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这些危险因素,且没有突发脑卒中的患者来说,一定要控制好危险因素,把指标都维持在正常的水平。往往脑梗塞更多会发生在老年人身上,但随着社会的发展,工作压力也会越来越大,年轻人患卒中的概率也逐年递增,因此,年轻人作为家里的“顶梁柱”,更要做好自身保健,定期进行健康体检、改变不良生活方式等。此外,张正生指出,若自身存在脑卒中危险因素,建议患者定期在正规医院进行颈动脉彩超检查从而降低脑卒中发生的概率。
梁雅欣 张蓝予 朱恺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