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袍:“串点成线”  竞展“连片振兴”新图景
2024/5/17
初夏时节、风暖昼长,走进六合区龙袍街道,赵坝村的高标准农田里,风吹麦浪闻穗香,一片丰收在望的田园好风光;位于团结村的东晨鸽业高产蛋鸽种源繁育基地里,大大小小的鸽子被科学化养殖着;长江渔村里高大茂密的水杉林里,红花酢浆草开成海,引得游人如织……
近年来,龙袍街道聚焦村集体经济发展和村民增收致富,探索以党建联建共建为抓手,加大资源统筹整合力度,着力破解村级规模小、资源分散等难题,推动散弱小村融合发展,谋划推进乡村连片振兴。
“点”上开花 特色产业奏响“致富曲”
走进位于南京市六合区龙袍街道的东晨鸽业高产蛋鸽种源繁育基地,整齐排列的现代化鸽舍厂房映入眼帘,鸽舍内大大小小的鸽子“咕咕咕”地欢叫着,唱响了增收“致富曲”。
曾经,龙袍街道鸽业养殖比较传统,以肉鸽为主,兼销蛋鸽,产业发展动能不足,销售情况不温不火,农民增收困难。
龙袍街道充分挖掘资源,积极组织东晨鸽业与相关村集体对接沟通,创新“联农带农”模式,由东晨鸽业将培育成功的蛋鸽新品种推广给返乡创业青年、农户及合作社,然后回收他们的产品进入公司的销售平台进行统一包装、统一品牌和统一销售,让小农户和大市场之间逐渐架起桥梁,带领老百姓共同致富。
如今,联合体共有养殖户500余户,户均年收入达18万元,蛋鸽养殖规模在华东地区处于龙头主导地位,打响了东晨鸽业特色品牌,在未来一年预计将增加100个农户,户均收入达20万元。与此同时,带动周边农户130余人就业,在东晨鸽业从事鸽子饲养等工作,平均年收入6万多元。
“线”上成景 抱团作战壮了村集体
行走在赵坝村,放眼望去,平整的机耕路两旁,高标准农田呈现出一幅幅“田成方、路相通、渠相连”的壮观景象。
几年前的赵坝村还是市级经济欠发达村、市级重点帮扶的70个贫困村之一。由于村庄面积大,自然组分散,赵坝村人均农田面积少,机械化程度低,村民习惯自产自销,单打独斗,这也导致了产品不仅容易卖不出价格,集中上市时还会面临滞销的风险。
针对这一情况,赵坝村积极转变模式,变单打独斗为抱团作战,在确立了发展稻米产业的规划定位后,赵坝村集体领办了南京市六合区圩里农地股份专业合作社等一批专业合作社,完成了高标准农田与水利整合项目、配套了全程机械化和粮食烘干设备,建成了农业社会化服务中心。
合作社还与省农科院粮食所合作,申请加入南京市稻米产业协会,积极创建水稻绿色高质高效示范片,成为了南京市公共品牌“金陵味稻”品牌稻谷核心订单种植基地。有了好米怎么卖?统一展示展销、加入南京市稻米产业联盟、与南京供销集团签约合作……合作社注册了“赵坝紫雁”商标并一步步打响了品牌,拓宽了紫雁大米销售渠道,增加农业营收。
从贫困村到如今立足稻米产业发展成功脱贫,通过发挥村集体“统”的服务功能,赵坝村探索出了一条“四项托管、三方共赢”农业社会化服务的“赵坝模式”,并成功入选2022年度全省社会化服务典型案例。六合区圩里农地股份专业合作社也被评定为国家示范社,入选了国家级生态农场。如今,赵坝村集体经济不断壮大,村民奋进创富路的精气神越来越旺,新时代乡村振兴新画卷在慢慢铺展。
“面”上开花 资源共享绘就文旅新图景
随着二月兰的盛放,长江渔村里梦幻的紫色花海吸引了不少游人前去观赏,龙袍街道也借此契机举办了长江渔村首届二月兰赏花汇。虽然是长江社区的“主场”,但活动现场,龙袍街道精心准备的春日集市上,来自街道其他村(社区)的精品农产品、特色美食应有尽有。
龙袍街道境内资源丰富,不仅有蟹黄汤包、蟹黄头道菜、红烧杂鱼等特色美食,还有半亩花田、向阳公社等精品民宿资源,但受限于体量不大,点位又分散,一直没有形成“大气候”。
“一子落定、满盘皆活”。在今年的二月兰赏花汇上,龙袍街道各村(社区)齐发力,借助赏花会契机,推介农产品、民俗文化、民宿等特色资源,将一个村的活动变为各个村(社区)的展示平台,也蹚出了“以点带面、以线串珠、全域推进”的乡村全面振兴新路径。
推动乡村振兴,不能“只见树木,不见森林”。龙袍街道将跨村联建作为引领乡村振兴的一步“先手棋”,解锁“连片振兴”新密码。从村域旅游点到龙袍游玩图,通过推行跨村联建、资源整合、优势互补、抱团发展……龙袍街道推动特色旅游资源串点成线,开拓农文旅融合发展新模式,全力打造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全方位推进绿色高质量发展。
来源:龙袍街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