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查询
按日期搜索
12 2014
 
 
 
 

新江北报

2024年01月30日
专题报导
上一版 下一版

宜居 宜业 宜游 美丽乡村铺就新区“诗和远方”

2024/1/30

沐浴着冬日暖阳,驱车行驶在江北新区宽敞笔直的农村公路上,错落有致的农家院、设施齐全的小广场与色彩斑斓的文化墙交相辉映,一幅幅生态宜居、乡风文明的秀美画卷不时从车窗外闪过。

近年来,江北新区在“两城一中心”城市产业发展上取得了瞩目成绩,在乡村建设中也一着不落。江北新区重点聚焦城乡融合发展,以“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为抓手,奋力绘就宜居宜业宜游新画卷,乡村振兴日益呈现新图景,涉农街道村容村貌焕然一新,成为令人向往的“诗和远方”。

全媒体记者 韩正莲

“美丽庭院”点“靓”乡村幸福生活

一户一景色、一院一画卷……一座座美丽庭院是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也是乡村振兴发展的“颜值”缩影。1月26日,记者来到盘城街道新华社区,映入眼帘的是一幢幢整洁靓丽的乡村民居,不少人家大门口悬挂着醒目的“美丽庭院”奖牌,这些庭院成方连片,俨然一幅恬静悠然、生态宜居的乡村画卷。

“自从这几年掀起争创‘美丽庭院’活动热潮,我们一家人齐上阵,环境越搞越舒心。”新华社区居民余大姐近期将自家屋顶改造为“空中花园”,专门找人搭建了凉亭、秋千和竹篱笆,“忙完农活就喊左邻右里来这喝喝茶、聊聊天,环境一点不比城里差。”余大姐谈起自家小院幸福感满溢。

“美丽庭院”创建工作是服务乡村振兴、推动人居环境综合整治的有力抓手,是美丽乡村向生态宜居和精细化治理的延伸与推进。近年来,江北新区充分调动广大农村妇女参与创建活动的积极性,盘城街道新华社区牵头成立“巧姐”巾帼志愿队,通过唠家常、办讲座、送服务等方式,带动更多家庭争创美丽庭院;葛塘街道妇联与南京农业大学结对共建,将文化墙作为传递文明的有效载体,执笔共绘美丽庭院新画卷,推动农村精神文明建设;长芦街道妇联创新举办“庭院里说经济”圆桌论坛活动,鼓励居民群众就地取材,发展庭院经济……各涉农街道在美丽庭院创建工作上不断探索新思路、新方法,为建设宜居宜业宜游的美丽乡村添新颜、增新彩。

“农”墨重彩绘就乡村“好丰景”

“粒粒饱满,甜甜糯糯,这个稻米很好吃呀!”2023年11月25日,第九届江苏百姓品米会在江苏省食品集团京西宾馆举行,来自全省100多位美食家汇聚一堂,现场通过外观品质、蒸煮食味品质和包装设计等方面,对来自全省的30家稻米企业和家庭农场进行综合评分,来自江北新区的“长芦臻米”过关斩将,获得特等奖的殊荣。

记者了解到,长芦街道种植面积1.2万亩,占新区总种植总量的67%,作为街道全力打造稻米品牌,长芦臻米从选种、育秧到插秧、施肥,再到收割、加工,生长的全过程都秉持着绿色健康、生态环保的理念,在品质上始终保持着较高水平。“每袋臻米上都有一个溯源二维码,大家用手机扫描就能看到大米的全部生长过程,这是长芦臻米对于安全品质的保证。”街道协作发展办负责人介绍。

在葛塘街道长城村,有一片3000亩高标准农田,这片的农田主要种植水稻、小麦、油菜等农作物,已成功创建江苏省绿色水稻示范基地、绿色小麦示范基地、油菜示范基地。近年来,葛塘大力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以“田成方、渠相连、路相通”为标准,共建设高标准农田近6000亩,分散的农田变成开阔平整的“大块田”之后,有效提高了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为保障粮食安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日常,街道还会指导农户种植优质大米、特色蔬果等农产品,增加农民收益,同时发展农文旅产业,通过打造青少年耕读实践基地,发展亲子游、采摘经济等业态,让乡村振兴在新时代迸发出磅礴力量,“农”墨重彩绘就乡村“好丰景”,谱写好奋进共同富裕的新篇章。

“智慧乡村”打通基层治理“大动脉”

“我是土生土长的长芦人,在这居住几十年了,见证了长芦翻天覆地的变化。”谈起家乡变化,长芦街道滨江村居民王先生感触良多。“现在社区环境越来越美,服务越来越好,我们全家在这里生活得很踏实、很幸福。”

居民群众需求在哪里,社区服务就延伸到哪里。记者了解到,近年来,针对治理底数不够清、社情民意了解不深入、解决问题不及时等基层治理难题,长芦街道将突破点放在智慧社区建设上,为社区治理提档升级。

街道相关负责人表示,2017年5月,长芦街道正式划入江北新区直管区,经济要发展、环境要改造、群众要满意,如何统筹发展?近年来,长芦街道每年度聚焦一个主题,2023年把“转型发展担当作为”作为年度主题,社会治理综合指挥中心以数字推动街道转型发展,提升全街网格化治理现代化水平。

数字乡村是乡村振兴的战略方向,近年来,新区涉农街道牢牢把握数字化新机遇,结合社区应用场景需求,瞄准治理痛点难点,探索开发智慧管理系统。长芦街道在辖区安装高空高清探头,对街道进行全天候、全方位的智能守护,在森林防火、秸秆禁烧、控违拆违、城市治理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应用“物联网+智慧水务”实时监测水位,增设37路“云广播”和140余路视频监控,为全街226名分散特困老人、80岁以上“双老”家庭及独居老人等安装324个智能养老设备,让治理更加“智慧”……着眼大局,练好内功,江北新区正以“赶考”精神和“工匠”气质,书写好推进智慧乡村建设的精彩答卷。

上一条:没有了
下一条:没有了
分享到
分享文章分享

© 2022 新江北报
南京江风楚韵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苏ICP备2022033743号-1

制作单位:53bk.com

↑ TOP


http://118.195.242.119/Content/weixinlogo.png
新江北报
http://njxjbb.com/content/2024-01/30/005993.html
新江北报电子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