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查询
按日期搜索
12 2014
 
 
 
 

新江北报

2024年01月19日
深度报道
上一版 下一版

融入“轨道上的都市圈” 新区跑出建设“加速度”

2024/1/19

建设高质量交通基础设施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内容。新年伊始,南京北站枢纽工程项目建设传来好消息,江苏省交通工作会议明确,南京北站枢纽工程将于2024年开工建设,项目同时推进北沿江高铁、通苏嘉甬高铁、宁淮城际铁路、沪苏通铁路二期、潍宿高铁、上元门过江通道等项目建设,力争开工合宿铁路宿迁至泗县段,且北站关联项目建设均被列入2024年江苏省级重大项目。根据国铁集团工作计划,项目将于2027年底与北沿江高铁同步通车运营。加快该项目建设,将引领江北新区进入便捷出行“2.0时代”,为新江北插上腾飞“新翅膀”。

全媒体记者 朱葛嫣然

与地铁“牵手”,织密“交通网”

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科技的飞速发展,高铁已成为连接城市的重要纽带。高铁站作为城市交通枢纽,不仅为人们提供了便捷的出行方式,更是城市发展的重要驱动力。如今,一座座高铁新城正在崛起,而江北新区也将迎着良机,蓬勃成长。

据了解,南京北站位于江北新区直管区,毗邻老山国家森林公园。建成后,将是国家“八横八纵”高铁网中沿江大通道的重要节点,沿江东西通道(沪渝蓉高铁)与粤海南北通道(粤港澳大湾区至环渤海经济圈通道)交汇的主客站,宁滁一体化城际轨道换乘的重要枢纽,南京三大铁路客运枢纽之一,成为南京“米”字形高铁网络的重要组成。

除了成为高铁脉络上的新兴“明珠”,南京北站将充分利用区位优势,与地铁“牵手”,为江北居民打造无障碍出行“新时代”。2023年12月,南京市发布招标文件,计划对3号线进行改线工程。据了解,地铁3号线全长44.9公里,穿越了南京的浦口区、鼓楼区、玄武区、秦淮区、雨花台区和江宁区。改线后的3号线,将直接与即将开建的南京北站相连接,成为连接江北新市区和东山新市区的交通枢纽,进一步畅通江北新区与禄口机场、高铁南京南站、南京火车站之间的联系。另外,根据前期规划来看,南京北站综合交通枢纽或将引入地铁3号线、4号线、15号线、18号线及宁滁城际S4号线,并与南京其他地铁线相互串联。

若将轨道交通比作城市的“主动脉”,那么周边的道路交通则是畅通出行的“毛细血管”。根据南京北站枢纽经济区城市设计,南京北站综合交通枢纽道路系统分为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支路四个等级。其中规划快速路四条,“两横两纵”快速路网包括浦六路、北站快速路、宁连高速公路集散道、纬三路西延;规划主干路五条,形成“三横两纵”的格局,红线宽度为40—60米;规划次干路八条,形成“三横五纵”的格局,红线宽度为30—40米;规划支路以服务组团为主,解决局部交通问题,红线宽度为18—28米。力求打通交通的“最后一公里”,为江北市民提供更为便捷、舒适的出行方式。

是高铁站,更是“城市客厅”

高铁站作为城市发展引擎的“心脏”,已不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中转站。它正逐渐成为城市的“新客厅”,展现着城市的魅力与活力。根据规划,南京北站枢纽场站规模达3场16台30线,超越南京站与南京南站,站房拟建规模27万平米,预测远期年旅客发送量约3650万人次,车站最高集聚人数11000人。

大量的人员流动意味着更多的消费和需求。为了利用好这一万众期待的“城市之核”,南京北站枢纽经济区在规划上求新务实,采用“站城融合”发展理念,打造高铁枢纽与城市发展高度融合的区域。

资源配置上,南京北站枢纽经济区将以高铁枢纽经济为引领,发展商办、研发和旅游服务为核心的产业集群,提升江北新区对外开放水平,助力自贸试验区、国家级新区的联动发展。同时,区域还将规划构建“居住社区—基层社区”的两级居住区组织模式,配置社区综合服务中心、社区医养结合服务中心、物业综合服务站、居家养老服务站、儿童老人活动场地等设施,为周边居民构建“15分钟生活圈”,形成居住社区中心2个,基层社区中心8个。

景观设计上,规划区结合水系、绿地公园、绿道等规划多条生态景观渗透廊道,整合老山、朱家山河、后河等生态景观资源,打造多个“口袋公园”“绿色会客厅”,营造蓝绿交织、以人为本的高品质公共空间,使高铁站的高效便捷与老山的自然之韵相互碰撞,让旅客在南京北站停留的片刻,足以被江北新区的自然资源吸引,充分实现“展金陵之韵、汇山水之气、融江北之美、显新区之貌”的愿景,构建辐射苏皖、链接区域的新门户。

科技赋能,为车站装上“智慧大脑”

你曾想象过轨道交通的“大脑”是何模样吗?又是否憧憬过科幻片中科技感满满的虚拟场景?近年来,随着“互联网+”、智能网联、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飞速发展,这些高科技在道路交通领域的应用也在不断深化,它们不仅在逐渐融入我们的日常生活,更为我们带来了更加安全、便捷的出行方式,满足了我们对高质量出行的渴望。

近日,南京北站枢纽经济区数字孪生平台(一期)项目顺利通过验收。据了解,数字孪生平台(一期)项目自2021年开展建设,依托GIS、IoT、云计算等先进技术,整合北站枢纽经济区现状和规划指标等信息,在虚拟空间中搭建一座城市数字孪生基础平台,建立北站枢纽经济区三维空间模型。

简单而言,南京北站枢纽经济区数字孪生平台就是通过详细、精确的数据,在虚拟世界搭建出一个仿真的南京北站,对南京北站片区未来的实际情况进行模拟、指导和优化,实时判断城市指定地区发生的异常情况,利用虚拟服务现实。例如,在节假日等高峰时刻,就可以利用南京北站枢纽经济区数字孪生平台,对通行状态进行仿真预测,生成各种站内交通组织、人流疏散的仿真模型,根据应急疏散场景和任务,形成相应的疏散预案。

值得一提的是,与已建成的城市、枢纽区相比,南京北站枢纽经济区数字孪生平台开发前置,在南京北站实际动工前就已推动搭建,其难度可想而知。也因如此,南京北站枢纽经济区数字孪生平台的应用,会贯穿决策阶段、规划设计阶段、建设阶段、运营阶段,最终实现数字孪生“同生共长”,贯穿片区建设全生命周期。

那些曾经只存在于科幻想象中的“黑科技”,如今正逐步走入现实,丰富并革新着智慧交通的内涵。南京北站枢纽经济区数字孪生平台(一期)项目的顺利验收,正式拉开了北站片区智慧城市建设的序幕,为接下来北站枢纽经济区从规划期转到建设期,进一步开展建设期深度应用创造了良好的开端,助力南京北站枢纽经济区打造国内首批“数字孪生城市”典型样版。未来已来,而我们将踏浪前行,共赴这场科技与出行的美好约会。

上一条:没有了
下一条:没有了
分享到
分享文章分享

© 2022 新江北报
南京江风楚韵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苏ICP备2022033743号-1

制作单位:53bk.com

↑ TOP


http://118.195.242.119/Content/weixinlogo.png
新江北报
http://njxjbb.com/content/2024-01/19/005848.html
新江北报电子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