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查询
按日期搜索
12 2014
 
 
 
 

新江北报

2023年03月10日
综合新闻
上一版 下一版

从常德迁居江北 “雷锋阿姨”继续走在志愿的路上

2023/3/10

本报讯 见到“雷锋阿姨”伍萍芝,是在一个阳光晴朗的上午,隔着旭日社区党群服务中心的玻璃门,她微笑着挥手朝记者打招呼,和煦的就像三月的春风。任谁也想不到,南京好人、南京好市民、南京市学雷锋志愿服务优秀志愿者……这些令人肃然起敬的称号竟同时存在于眼前这位挽着黑色发髻、清爽干练的普通阿姨身上。

“我要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成绩”

1959年7月,伍苹芝出生于湖南常德市的一个小镇上。从小到大,伍苹芝心里都有个教师梦。所以当有机会走上三尺讲台时,她怀揣着对学生极大的爱,全身心地投入了教育事业:课上,她是知识渊博、人人敬爱的伍老师;课下,她像个亲切温暖的小伙伴,与孩子们打成一片。

由于爱生如子、教学成绩优秀,伍苹芝很快从青年教师中脱颖而出。有同事悄悄问她教育“秘方”,伍苹芝笑呵呵的答道:“秘密就是爱心+耐心+责任心。”

罗同学就是被伍老师“感化”的学生之一。身为老师的“眼中钉”,他爱在课堂捣蛋,是远近闻名的“五班调皮鬼”。担任罗同学班主任后,伍苹芝不但对罗同学的“黑历史”既往不咎,还一直在学习、生活上给予他指导和关心。即便偶尔犯错,伍苹芝也只会轻轻调侃他一句:“今天又给老师留了什么‘礼物’啊?”在伍老师的鼓励下,罗同学从调皮变得懂事,逐渐蜕变为让人翘起拇指的好孩子。

伍苹芝一直深信:“品德和学习一样重要。”因此,除担任班主任外,她还主动承担起三、四、五、六年级的思想品德教育课,将美德的种子播撒在孩子的心田。

199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后,伍苹芝更加坚定教书育人的初心,并不断完善、提升自己。无数个夜深人静的晚上,她依然在灯下阅读着艰涩的儿童心理学、儿童教育学方面的书籍。面对旁人的不解,伍苹芝表示:“如果你要给孩子一碗水,那你自己必须有一桶水,不然怎么去教育他们呢?”

正是凭借着这种爱岗敬业、一心扑在孩子身上的劲头,伍苹芝慢慢成为教师中的先锋模范,并获得2007年“全国青少年文明礼仪普及活动先进个人” 等荣誉称号。

“听说了吗,我们社区出了个‘雷锋阿姨’”

2016年,退休两年的伍苹芝带着两大袋荣誉证书和厚厚一摞的党员学习笔记,从湖南老家常德迁居到儿子工作所在地---南京江北新区沿江街道。退休党员教师成了“新江北人”,变的是环境,不变的是想要发挥余热的激情。秉持“退休不褪色”的信念,伍苹芝来到沿江街道生活后不久,就走进了家门口的京新社区党群服务驿站,并对工作人员表示:“我想加入你们的队伍,来服务帮助别人。”

于是,离开三尺讲台后的伍苹芝又穿上红色马甲,加入了社区志愿者的行列。白天,时常能看见她穿梭于各个楼道间的身影:“最近诈骗案件比较严重,你们一定要注意……”每到一家,伍苹芝都不厌其烦向居民重复叮嘱。有时,遇见不理解的声音她也不在意:“只要我的工作能帮到一个人,那我的目的就达成了。”巡河,文明站岗,上门帮助老年居民量血压,寻访收集居民诉求建议......6年来,伍苹芝一直行走在帮助他人的路上,志愿服务长达3000小时,旭日社区有人给她取了个外号——“雷锋阿姨”。

“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视频中的伍阿姨正精神抖擞,声情并茂地讲述着黄河大合唱的故事。由于形象好又不怯场,社区和街道在了解伍苹芝的事迹后,邀请她加入由优秀党员、退休教师等组成的“红岩志愿宣讲团”。

从紫金山巅到长江松畔,从烈士陵园到市民广场,从长江堤岸到小区街道,伍苹芝拿着小红旗,举着黑话筒,在党史学教工作中,先后参加了8次巡回宣讲。不论是革命领袖还是英雄人物,不论是改革开放还是时代故事,伍苹芝都能结合自己的教师经验和志愿服务经历将其娓娓道来,让听的人如痴如醉、动容不已。

“需要我的、我能做的,我一定竭尽所能”

“你采访得要第一手资料吧?看,这个是我的二十大学习心得,这个是我亲手从北京人民大会堂捧回来的,这个是湖南省政府颁发的,这个是来南京之后政府嘉奖的......”打开伍萍芝携带的两个大塑料袋,记者看见了里面码放的整整齐齐的、厚厚一打的奖励证书和学习笔记。

“南京好市民”“南京市学雷锋优秀志愿者”“沿江街道优秀共产党员”……谈及获得的这些荣誉,伍苹芝淡淡地表示自己只是在做应该做的事:“别人需要什么帮助,只要我能做到,我一定竭尽所能。”

当被问到为什么不享受安逸的退休生活,而是一直在做事,这样不会很累吗?伍苹芝笑了,她告诉记者,在她的观念里,人生的快乐不在于获得多少功名利禄,而在于不断学习进取,在于奉献他人、帮助他人:“怎么才叫充实的人生呢?不就是在平凡的岗位上踏踏实实的做事吗?当你通过自己的努力使别人受益时,看着别人的笑脸,你也会感到由衷的幸福。”

“今天有没有什么事情需要我去帮忙?”窗外阳光灿烂,崭新的一天开始,看,沿江街道的“雷锋阿姨”又走在了志愿服务的路上。

全媒体记者 郑思捷

上一条:没有了
下一条:长芦:役前教育助力预定新兵迈好入伍“第一步”
分享到
分享文章分享

© 2022 新江北报
南京江风楚韵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苏ICP备2022033743号-1

制作单位:53bk.com

↑ TOP


http://118.195.242.119/Content/weixinlogo.png
新江北报
http://njxjbb.com/content/2023-03/10/002188.html
新江北报电子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