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机接口 新区正逐步崭露头角
2025/8/5
近日,南京市召开脑机接口产业培育大会,一批新成果、新政策、新项目接连落地。
现场,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大学教授,北京大学分子医学南京转化研究院院长程和平为大家作主旨演讲,分享了团队在脑科学前沿领域的创新成果与发展规划,也向外界展示了江北新区在脑机接口领域蓬勃发展的力量。
在科幻电影中,头戴电极帽的人物只要动动念头,就能操控机械臂抓取物体,通过“意念”就能实现与现实世界的互动……随着脑机接口技术的突破,电影中的黑科技正逐步走进现实。
例如,今年4月,江苏省人民医院为高位截瘫的张女士进行了半侵入式脑机接口手术,这是江苏第一例、全国第四例手术。术后的张女士成功恢复了手部功能,在脑机接口外骨骼气动手套辅助下抓握住了水杯和木球。
在脑机接口快速发展的当下,如何把握机遇实现技术突破、推动产业更好集聚?程和平院士在分享中点明关键:突破脑解码技术是驱动产业发展的核心引擎。在这方面,以北京大学分子医学南京转化研究院为龙头牵引,新区正逐步崭露头角。
就在今年3月,“江苏省类脑智能技术创新中心”在新区揭牌,北大分子医学南京转化研究院获批牵头建设这一省级科创平台。未来,这里将围绕团队目前已有的共同的底层技术、脑科学与类脑智能前沿算法,聚焦脑感知、类脑计算、脑机交互、脑健康四个方向,全力突破一批前沿科技成果。
除了要推动省级科创平台持续发力,北京大学分子医学南京转化研究院在多年发展中,已经催生了一批重要科学成果。特别是在脑科学领域,程和平院士团队成功研制了新型微型化双光子显微镜,其探头重量仅为2.2克,适于佩戴在小动物头部颅窗上。
正是这样一个“迷你”显微镜,在全球范围内首次获取了小鼠在自由行为过程中大脑神经元和神经突触活动的动态图像,该成果也被评选为2017年度“中国科学十大进展”,这对于观测、分析、理解大脑奥秘起到关键作用,也为脑与认知科学、人工智能研究的推进提供了重要工具。
更值得一提的是,该款显微镜还是世界首台进入太空的双光子显微镜,成功获取了在轨状态下航天员脸部和前臂皮肤的在体双光子显微图像。
自研高端装备之外,团队与新区共建的南京脑观象台也在全力开展大脑的深度探索和原始创新。
如今,在南京脑观象台里,关于大脑的诸多奇思妙想正在被一一破解,一批些前沿技术的落地转化、攻关项目的实际应用已经在全力推进中。
不论是理论基础还是实际应用,有关脑科学研究、脑机接口产业发展的良好生态已经在北京大学分子医学南京转化研究院逐步形成。“基于各方面的前期基础,未来我们还将与多方医院合作,搭建产品临床验证平台,导入多维度资源,铸造脑机接口‘南京名片’。”程和平院士说。
从吸引高校成果转化的重大原始创新技术,到推动校地共建的一个个重点科创平台,新区正在有关脑科学的领域全面布局、多点开花,一起期待更多脑机接口的新区元素逐一亮相。
周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