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升级背后的“新区魔法”
2025/7/15
近日,由位于智能制造产业园的企业——江苏中车数字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车数字”)参与建设的扬州中远海运重工智能管加工车间投产使用。随着“#00001”号钢管顺利完成自动焊接,由“智改数转”引领的数智化示范船厂从蓝图走向现实。
中车数字相关项目负责人介绍:“在本次项目中,我们主要承担了智能物流网络和数字孪生系统两大板块的规划与建设任务。”
在智能物流网络建设中,中车数字通过集成方案实现了管附件存取与流转的自动化。方案以自动化立体仓库为配件存储核心,AGV叉车与动力链条输送系统协同作业,高效完成托盘物料的出库及工位间精准配送。
“通过这一物流体系,车间成功实现了工件在切割、装配、焊接等核心工序间的全自动流转,大大减少人工搬运耗时,提升了管附件存储容量和物流管理效率。”中车数字相关项目负责人说。
数字孪生系统作为智能物流的“中枢神经”,是车间有序稳定运行的重要支撑。系统全面接入各关键设备的数据端口,能够实时采集和分析设备运行参数及进度。工程师可依托该系统进行远程监控、工艺优化及预测性维护。
装载了智能物流网络和数字孪生系统后,车间生产和管理的自动化、精细化、智能化水平得到了大大提升,船舶制造的工艺和流程通过“智改数转”,正由复杂走向便捷,由分散变得集中。
作为专业的工业数字化服务商,中车数字始终致力于为客户提供从智能产线到智慧工厂的整体解决方案。在前不久,中车数字入选南京市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城市试点数字化服务商(第一批)。
同样入选该榜单的,还有新区企业江苏金恒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金恒科技”)。
提到金恒科技,南钢智慧运营中心正是其“代表之作”,在复杂炼钢流程背后的“工业大脑”就是由金恒科技打造。在南钢,金恒科技实现了全流程数字孪生技术与一体化智能管控平台的深度融合。
金恒科技将自主研发的工业互联网平台接入其中,高效采集和整合能源管理、生产调度、设备监控、操作执行等多个环节的数据,通过数据共享和协同工作,帮助南钢在生产中降低能耗。
前不久,南钢和华为携手开展“钢铁大模型百日会战” 并发布“元冶·钢铁大模型”,这开启了数字炼钢的新篇章。金恒科技以“大小模型协同”模式深度赋能钢铁生产全流程,将多种AI模型以及行业机理模型深度融合,在多个关键场景实现突破,为炼钢实现“智能驱动”注入新的AI动能。
以“数字化+智能化”为核心的数智转型赋能产业升级,推动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迈进。在新区,集聚了不少专注于提供“智改数转”服务的行业领先企业,它们为各行各业注入转型发展的智慧基因,助力其在数字智能化浪潮中乘风破浪。
致力于打造全场景数字化制造解决方案的东集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为全球知名自动化控制及电子设备制造厂商欧姆龙集团提供自研移动数据终端AUTOID 10。该设备凭借其领先的性能及高可靠耐用设计,解决了欧姆龙在仓储环节的痛点,大幅提升作业效率。AUTOID 10还运用在中国首钢集团所搭建的5G工业物联网项目中,帮助首钢集团整体业务效率提升了25%以上。
软件领域,焦点科技依托中国制造网数字化外贸推广经验,推出了全流程人工智能代理“AI麦克”,为外贸企业提供智能化的决策辅助和策略参考。“AI麦克”不仅能为用户提供多语言翻译、智能发品、询盘分析与回复、智能客服等多种功能外,还能完成整个外贸工作流的自动规划与执行,并通过对特定产品及业务知识的深入学习,提升外贸企业的业务能力。
除此之外,还有聚焦光伏、风电等清洁能源领域,为客户提供智慧能源系统解决方案的苏美达能源;针对建筑、工业、生物、电子、医疗等领域,打造领先的能碳管理和智慧环境解决方案的福加自动化;为企业生产和管理提供智能大数据解决方案的擎天科技。放眼新区,智改数转,逐浪而行。
如今,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转型早已不是选择题,而是必答题。在如此时代浪潮中,新区诸多“智改数转”服务提供商,凭借深厚的技术积累、丰富的行业经验、完善的解决方案以及全面的服务支持,为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添砖加瓦,助力众多企业实现从传统到智能的全面升级。
制造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