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查询
按日期搜索
12 2014
 
 
 
 

新江北报

2025年07月08日
专题
上一版 下一版

晨光里的3号楼 一个创业者的数字生态奇遇

2025/7/8

晨光熹微,林小夏站在星火路地铁站4号出口,目光被一栋玻璃建筑牢牢吸引——智鑫慧谷3号楼,其幕墙在朝阳下流转着温润的光。她攥紧手机里那条珍贵的面谈邀约,发梢还带着早高峰的微风,心跳却比地铁报站声更急。创业三个月,这是第一次有投资人主动垂青。

磁场起点:无缝连接的效率场

电话里,园区客服温暖的声音指引:“您到了?右转上台阶就是,电梯口有指引牌。”林小夏依言而行,从地铁闸机到3号楼大堂入口,仅仅150步。她上周为找办公室磨坏的鞋跟,此刻成了这段“零距离通勤”的最佳注脚。

“以前在老城区,光等公交就耗掉20分钟,”她望着脚下吞吐人流的地铁线,感慨万千,“现在投资人那句‘半小时内到’,绝非客套。”

电梯间偶遇了南大计算机系张教授,更让她初窥这座建筑的“智慧内核”。张教授指着智能调度屏介绍:“我们实验室的算法正优化园区安防,连电梯都在实时响应人流。”一杯咖啡的工夫,林小夏已感受到,高效是这座楼宇的呼吸节奏。

二、空间赋能:会“呼吸”的协作场

推开共享办公区的玻璃门,盎然绿意扑面而来。垂直绿墙从天花倾泻,藤蔓轻抚工位,阳光透过特制Low-E玻璃滤入,明亮却不燥热。

“这玻璃能隔绝70%紫外线,夏天省电20%。”邻座程序员小周头也不抬地敲着代码,“以前在闷罐似的写字楼,午休都昏沉。现在绿墙边眯一会儿,下午效率翻倍。”

林小夏的临时工位位于100平方米的开放空间。这里,6支初创团队共享资源:打印机低鸣,咖啡机飘香。穿汉服的非遗创业者正与虚拟现实(VR)开发者热烈讨论“如何将苏绣纹样搬进虚拟展厅”。此情此景,瞬间冲淡了她对传统写字楼隔断间嘈杂电话声和堆积快递盒的记忆。

园区经理的导览揭示了空间的生长性:“这层2000平方米,你看那带独立门禁的区域?半年前还是150平方米共享区的跨境电商,如今已扩至800平方米。顶层整层是家上市科技公司的总部,他们选址于此,看中的正是地铁直达、周边商务、商业配套全维度覆盖。”

智慧运维:永不停机的守护场

晚七点,路演结束。林小夏抱着笔记本穿行园区,灯光如星辰渐次点亮。值班王师傅指着屏幕解释,“人流高峰空调自动调温,夜晚无人楼层灯光自降80%。上周暴雨,屋顶雨水全汇入地下回收池,正滋养着花园呢。”

行至电梯口,一丝焦糊味飘来。林小夏警觉未呼,王师傅的对讲机已急促响起:“3楼茶水间,微波炉过热报警!”物业人员小张疾步而至——气味传感器提前3分钟预警,化解了潜在危机。

生态协奏:生生不息的共生场

三个月后,林小夏的人工智能(AI)教育公司正式入驻3号楼300平方米的独立办公室。雨夜,她立于落地窗前,看水痕滑过Low-E玻璃,楼下“雨水剧场”蓝光随雨势跃动,宛如无声交响。

张教授的信息适时传来:“与南大环境学院的合作项目,雨水流量、水质数据实时回传——你们的算法模型,还能预测未来回收量呢。”

手机震动,投资人的消息点亮屏幕:“下轮融资到位。考虑空间更大的空间,方便展示……对了,VR苏绣项目,已约文旅局下周来访。”

暮色四合,3号楼的玻璃幕墙晕染出暖黄光晕。林小夏豁然领悟:此处的“智慧”,绝非冰冷代码的堆砌。它是地铁口的150步温暖通勤,是绿墙下程序员舒展的眉梢,是警报响起时的高效响应,是雨水数据在夜色中的诗意“共舞”,更是创业者眼中被持续点亮的希望之光。

而这一切,不过是这个数字生态奇遇的开篇乐章。

张诚

智鑫慧谷·未来已来

115㎡~2000㎡

全维配套精装办公火热招商

位席位限量 静候非凡

招商热线:025-57124541/13382071146 /13327834026

项目地址:南京市浦口区星火路地铁站4号出口向南150米

上一条:没有了
下一条:竹篾与灯光间的“守艺人” 她用一盏花灯点亮非遗传承路
分享到
分享文章分享

© 2022 新江北报
南京江风楚韵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苏ICP备2022033743号-1

制作单位:53bk.com

↑ TOP


http://118.195.242.119/Content/weixinlogo.png
新江北报
http://njxjbb.com/content/2025-07/08/010894.html
新江北报电子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