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年乙肝不规范管理,最终拖成肝癌 中大医院肝胆胰中心江北分中心让患者重获新生
2025/6/27
“我以为只是普通肝炎,不痛不痒就不用管……”62岁的黄先生(化名)没有想到,自己体内携带了30余年的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病毒,竟在“不痛不痒”的表象下悄然引发了一场健康风暴——肝癌。记者从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肝胆胰中心(江北分中心)获悉,该中心近日成功为黄先生进行了手术,黄先生现已顺利恢复出院。
来院就诊八天前,一次常规体检的腹部CT结果打破了黄先生的平静生活。影像清晰显示其右肝存在占位性病变,高度怀疑肝癌。随后的肝穿刺活检结果证实了最坏的担忧:肝细胞癌。更令人忧心的是,影像学同时提示存在肝硬化及腹腔淋巴结转移可能。这一切的根源,直指其长期未被有效控制的慢性乙型肝炎。
带着沉重的诊断,黄先生慕名求诊于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肝胆胰中心(江北分中心)程张军教授团队。团队迅速响应,为其安排了包括肿瘤标志物、肝脏增强MR、胸部CT、心脏彩超、乙肝病毒载量(HBV DNA)等在内的全面检查,精准评估病情及身体状态。
6月9日,一场为黄先生“量身定制”的手术在无影灯下紧张有序地进行:右半肝切除+腹腔淋巴结清扫+胆囊切除术。在院区麻醉与疼痛管理科的密切配合下,程张军教授带领团队凭借丰富的经验和精湛的技术,成功完整切除了肿瘤。术后,在病区护理团队的精心照护下,黄先生恢复顺利,重获新生曙光,已于近日出院。
程张军教授在术后特别强调,黄先生的病例是慢性乙型肝炎长期未规范管理的典型悲剧。“乙肝病毒在肝脏内持续复制、引发慢性炎症,经年累月可导致肝硬化,并显著升高肝癌风险。这为我们敲响了警钟!”
“确诊即干预是原则。”程教授指出,一旦发现乙肝感染(无论“大三阳”或“小三阳”状态),必须立即就医,由专业医生评估是否启动抗病毒治疗,绝不能因暂时无症状而忽视不管。
此外,定期监测是铁律。乙肝患者/携带者需严格遵守每6个月一次的检查要求,包括肝功能、乙肝病毒载量(HBV DNA)、甲胎蛋白(AFP)及肝脏超声(必要时行增强CT/MR),这是早期揪出肝癌的“黄金法则”。
肝硬化需零容忍。抗病毒治疗的核心目标之一就是阻止或延缓肝硬化进程。一旦进展至肝硬化阶段,肝癌监测的频次和手段需更加严密。
“肝癌并非不可战胜的绝境,早筛早治是关键武器。”程张军教授最后呼吁,“所有乙肝病毒感染者务必树立起长期规范管理的意识,将定期随访视为生命保障。我们肝胆胰中心团队也将始终以精湛技术和仁心仁术,为守护患者的‘肝胆’健康,奋力前行。”
本报观察员 梁雅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