秧苗坐“高铁” 这里有玄机
2025/5/16
秧好一半禾,苗好七分收。随着气温逐渐回暖,水稻育秧工作也进入了关键期。日前,位于六合区马鞍街道的全市最大智能化育秧基地——河王农机合作社育秧基地投用全自动智能生产线。这条生产线实现了流程全自动化,较传统模式节省超70%人力。
现场,只见一个个秧盘“坐”着传送带向前奔走,上土、浇水、播种、覆土一气呵成,且全部由机械完成。仅需10余秒,一个秧盘就能顺利下线,在机械臂的抓取下“跳”上托盘,随之进行暗化处理,整个育秧过程“科技范”十足。
河王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理事长贡述林介绍,这是合作社去年购置的全自动智能育秧生产线,由自动供盘机、智能上土机、自动喷淋、智能给种机、智能覆土机、自动叠盘机和码垛机器人组成,与去年相比,今年设备移入了室内的育秧中心,这样也减少了恶劣天气对育苗的影响。有了这套机器,现在每小时可育秧约1000盘,大幅提升了育秧效率,降低了劳动强度。
在农业新装备加持下,近两年合作社收到的育秧订单大幅度增加,覆盖了六合区数个街道,助力水稻高产稳产。
近年来,六合区积极致力于水稻育秧设备的引进,推动育秧规模化、标准化,通过规范、精准控制育秧过程中的各项参数,为培养健壮、整齐的秧苗打下基础,极大地提高了农业机械化水平。
陆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