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查询
按日期搜索
12 2014
 
 
 
 

新江北报

2025年01月24日
民生
上一版 下一版

新区校家社协同育人实践路径初步形成

2025/1/24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健全学校家庭社会育人机制”,这是党中央、国务院在教育强国建设新征程上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坚持系统观念、深化教育综合改革的重大时代转变,这一转变事关学生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也事关国家发展和民族未来。江北新区作为教育部首批“全国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实验区”,积极探索新时代校家社协同育人工作的新规律、新机制、新对策,已初步形成区域推进“校家社”协同育人的有效路径。

建制:固根本、筑基石,构建校家社协同育人机制架构

新区重视规划引领,把“建设家校社协同育人示范区”纳入《南京市江北新区教育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同时制定《南京江北新区建设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示范区三年行动方案》。从政府统筹、社会支持、学校主导、家庭筑基四大维度出发,实施20项重点行动,为江北新区推进“校家社”协同育人工作筑牢了全面的政策根基。

新区建立领导机制,专门设立校家社协同育人工作领导小组,统筹推进工作落实;建立“专家引领、专业指导、社区驻点、志愿服务”四支队伍,成立“江北新区校家社共育智慧中心”;开展家庭教育指导与心理健康教育“双师型”师资培训,成功培养出高级家庭教育指导师31名、学校家庭教育“种子教师”459名、社区家庭教育指导员26名,以及具备南京市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资质以上的教师1301名,借助这些专业力量协助学校和社区做好家庭教育指导与服务工作;充分发挥5828名教师志愿者服务队伍能效,精心打造“小时光”党员志愿服务品牌项目。

创境:拓广域、汇众源,营造校家社协同育人优质环境

“校家社”协同育人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需要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新区持续优化组织运行机制,构建覆盖新区——街道——学校的“1+7+N”家庭教育指导体系;打造教育系统家长学校总校、社区家长学校、学校家长学校三级网络,实现家长学校覆盖率100%。

以校家社协同的关爱体系建设为基础,通过开展“千师访万家”、实施“润心”行动、试行“全员关爱导师制”、创设中小学“花 young女生课堂”等系列举措,构建具有区域特色的全方位协同关爱体系,全面提高心理健康教育、困境儿童帮扶、未成年人保护、法制教育等工作的质量与成效。

提质:辟多途、抓实效,提高家庭教育指导品质效能

新区构建了线上线下联动机制,精心打造“江北育未来”协同育人APP,注册用户超过9.8万人,点击量突破768万次,为校家社协同育人筑牢了线上支撑。

各校主动深入了解儿童家庭教育情况,依据不同学段开展精准指导。比如,南京江北新区浦口外国语学校高新分校推行家校沟通“赏识电话”制度,创办《同心桥》校家社合育简报。

为构建校本化的家庭教育课程体系,各学校联合专家,精心研制协同育人工作指南,编订家庭教育指导手册,汇编家庭教育优秀课例。南京市北京东路小学分校红太阳小学自2015年起,通过“百家讲堂活动”,邀请近800位家长走进校园,促进家校深度融合。

赋能:挖深研、常施训,增强家长家庭教育专业能力

各学校积极搭建线上与线下平台,整合学校与社会资源,提供课程,拓展学习途径,提升家长教育理念与亲职能力。

南京江北新区浦口实验小学开设“家校经纬线”栏目,全校家庭均下载“江北育未来”平台,积极参与专家讲座。南京江北新区浦外高新小学启动“博士团助力工程”,举办“幸福父母研修班”培训,与高校联合成立“家庭教育研究基地”,组建家庭教育讲师团,开设“兰山家教”家长专栏。南京民办育英第二外国语学校开展“好习惯,早养成”活动,通过填写“家庭习惯培养表”和“假期锻炼表”,促进家校沟通。

立范:树品牌、聚贤智,打造家校社协同育人示范样板

新区专门设立“校家社”协同育人工作领导小组,并成立“江北新区校家社共育智慧中心”,同时打造“江北育未来”APP这一校家社协同育人线上平台,还开设“家长学分银行”等,通过一系列举措为协同育人工作的开展提供有力支持。

江北新区教育和社会保障局的“探索区域统筹推进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机制的‘江北实践’”、南京江北新区特殊教育学校的“基于校家社协同育人理念的特需学生家长资源中心建构”等四个项目,成功入选2024年江苏省基础教育内涵建设项目。南京江北新区浦口实验小学的《助力双减:家庭教育与学校德育创新融合的调查实践研究报告》荣获江苏省一等奖;南京市南化实验小学的《红色 “星・立方”:校家社协同育人的实践探索》、南京市琅琊路小学分校天润城小学的《“双减”背景下家校协同育人的实践初探》均获市一等奖。

近年来,众多学校在校家社协同育人方面成绩斐然。南京市江北新区浦口实验小学荣获江苏省优秀家长学校称号;多所学校荣获江苏省“家校共育”数字化示范校、南京市优秀家长学校称号。这些荣誉充分彰显了新区在校家社协同育人方面的示范成果。

江北新区教育督导室 冯大庆

上一条:没有了
下一条:AI伴春禧 点亮新春韵
分享到
分享文章分享

© 2022 新江北报
南京江风楚韵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苏ICP备2022033743号-1

制作单位:53bk.com

↑ TOP


http://118.195.242.119/Content/weixinlogo.png
新江北报
http://njxjbb.com/content/2025-01/24/009057.html
新江北报电子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