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查询
按日期搜索
12 2014
 
 
 
 

新江北报

2025年01月17日
文韵
上一版 下一版

古诗中的蛇

2025/1/17

□南京 / 刘献江

农历乙巳年,即蛇年。龙去神威在,蛇来紫气生。那么,古诗中的蛇在世人面前,是以什么形象展现的呢?

最早的蛇诗,当数《诗经》中的《斯干》。其诗云:“下莞上簟,乃安斯寝。乃寝乃兴,乃占我梦。吉梦维何?维熊维罴,维虺维蛇。”古代科技不发达,遇事好占卜。诗中叙述,梦见蛇则预示“弄瓦之喜”,将生女孩,将会带来好运。

蛇,俗称“长虫”,从上古时代起,就是人们生活中的一种畏物,如楚国屈原的《天问》中的“靡蓱九衢,枲华安居?灵蛇吞象,厥大何如?”诗中的“灵蛇吞象”典出《山海经》。可以想象,远古时代,将大象一口吞进肚子里的蛇,是多么的可怕!

在蛇的习性方面,古代诗人描述有嘉,用“赞”体写过一些关于蛇的诗。如,东晋游仙诗祖师郭璞的《长蛇赞》《蟒蛇赞》《枳首蛇赞》《腾蛇赞》《巴蛇赞》等。

“见蛇不打三分罪。”在国人的心中,蛇始终是不被待见的,常是捕杀的对象。如,唐代诗人元稹的《巴蛇》诗:“越岭南滨海,武都西隐戎。雄黄假名石,鷣鸟远难笼。讵有隳肠计?应无破脑功。巴山昼昏黑,妖雾毒蒙蒙。”诗中,极言蛇之毒,尤其是巴地的蛇,既毒又可怕。

在古人心中,对蛇的认知,未必都是凶残阴险之物,有时也是吉祥之物。同是唐代,诗人李绅写了一首专门咏蛇的《灵蛇见少林寺》诗。其诗云:“琐文结绶灵蛇降,蠖屈螭盘顾视闲。鳞蹙翠光抽璀璨,腹连金彩动弯环。巴应蜕骨风霜后,岂效衔珠草莽间。知尔全身护昆阆,不矜挥尾在常山。”诗中,写一灵蛇光临少林寺,流光溢彩,外观很美,平时悠闲顾视,有事时以身护人。

蛇是有灵性的。在我国民间,蛇与人之间还有一段不解之缘。北宋诗人张商英有一首《头陀岩》诗:“半间石室安禅地,盖代功名不易磨。白蟒化龙归海去,岩中留下老头陀。”这是一首最早写白蛇的诗。素材源于唐代的《白蛇记》和《西湖三塔记》。直到明代,小说家冯梦龙《警世通言》问世,经千年修炼、报恩许仙的白蛇,正面的角色,才初步定型。白娘子与许仙传奇故事的《白蛇传》,不仅是古代戏剧和现代电视的重要剧目,而且是中国古代“四大民间传说”之一。

在人类生活中,蛇并非有百害而无一利的。清代“扬州八怪”之一的郑板桥,写过一首《脆蛇》。诗云:“为制人间妙药方,竹简深锁挂枯墙。剪屠有毒餐无毒,究竟身从何处藏?”诗中的蛇,既无毒又有药用价值。此外,他的另一首《比蛇》,似乎是一种寓言,给后人留下了值得深思的余味。

蛇作为生肖动物之一,在称谓上还有一个好听的名子,称之为“小龙”。龙为神物,而称“小龙”,难免有点“攀龙附凤”的味道。蛇龙除形似之外,还有其“特殊关系。”春秋时,晋国大臣介子推,帮助晋文公回国后,晋文公赏赐流亡时的从属,唯独自己无份。一气之下,隐居山林,写下一首《龙蛇歌》。其诗云:“有龙矫矫,悲失其所;数蛇从之,周流天下。龙饥乏食,一蛇割股;龙返于渊,安其壤土。数蛇入穴,皆有宁宇;一蛇无穴,号于中野。”这首四言古风,诗人说了一通牢骚话。但是,诗人以龙喻晋侯,以蛇喻随臣,倒也形象生动。

蛇还被列为科举的考题,古代一些试帖诗,从中便能找到佐证,如,清代佚名的《高祖斩蛇》和高云璈的《画蛇添足》等。

当然,有关蛇的古诗,还有许多,在风调雨顺的蛇年,不妨找来一读,科普生物学中的蛇目知识,了解十二地支之一的生肖蛇文化,让业余生活更加多姿多彩。

上一条:没有了
下一条:门里门外的猫
分享到
分享文章分享

© 2022 新江北报
南京江风楚韵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苏ICP备2022033743号-1

制作单位:53bk.com

↑ TOP


http://118.195.242.119/Content/weixinlogo.png
新江北报
http://njxjbb.com/content/2025-01/17/008950.html
新江北报电子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