巅峰对决,新区这场科技较量超燃!
2025/1/10
近日,南京江北新区中小学机器人专项赛在南京市南化第四小学拉开帷幕,来自江北新区小学、中学不同学段近400名学生,在“环保机器人”“对抗机器人”“虚拟机器人”“巅峰对决”四个赛项中大展身手。
多场次对决,过瘾!
“环保机器人”赛场上,小学、中学各16支队伍的选手们先将机器人拆散为出厂状态的零件,又在80分钟内完成组装、编程、调试,继而进入清运垃圾环节。2分钟的清运过程中,选手们凝神屏息看着自主设计的机器人在赛区的路线图上快速完成清运任务。“对抗机器人”比赛考验的是团队间的合作意识以及操作的精确性。44支队伍的选手依次展开红蓝对决,每轮90秒的赛程中,队员还需要中途换手,紧张程度不言而喻。4轮积分赛后,16支队伍进入淘汰赛环节。相较于以上两场比赛的激烈,“虚拟机器人”比赛更像是在打一场无硝烟的高科技之战。选手们运用Robosim平台,自主完成场景搭建和任务执行,静默中完成了对思维能力、反应能力、编程能力的大挑战。“巅峰机器人”将比赛氛围推向另一高潮。74支小学队、24支中学队的选手们组成联盟队,高度专注地操控自主搭建的机器人,在赛区内将红蓝小球快速击向对方的区域,上演了一场场酣战。比赛结束后,选手们直呼过瘾。
多学科融合,有趣!
在人工智能开始普及的今天,创新教育,包括机器人教育已重新被定义。如何有效提升教育成果?机器人专项赛活动成了一个重要的平台。
本次比赛既体现了环保理念,更完成了一场跨学科的融合实践。参赛选手们在设计、编程和构建机器人的过程中,运用了数学、物理、计算机语言等多个学科的知识。他们不仅要对机器人的运动轨迹、平衡系统、传感器等有基本了解,还需要运用力学原理来分析机器人的运动状态。在编程中,他们的计算思维和逻辑分析能力也在同步提升。
多场景教学,有料!
赛场上的比拼成绩瞬息万变,指导老师们也很紧张。他们紧紧盯着屏幕,观看比赛现场实况的同时,还会见缝插针地指导候场学生,告诫选手要时刻观察其他队伍的场上表现,了解别人的特点方能百战不殆。
江北新区教育发展中心张宁老师表示,今年比赛的赛制有所革新,“对抗项目是南京市今年新设计的赛项,分为积分赛和复赛两个阶段。对抗项目和巅峰对决项目允许指导教师进入准备室和学生交流,提供一次现场教学的机会。”
以创新活动驱动青少年数智素养发展是基础教育创新人才培养的重要策略。据介绍,2024年以来,江北新区共举办4场创新教育比赛,极大地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也为学生提供更加丰富、多元的学习体验。
本次科技技能专项赛搭建了一个展示智慧、思维碰撞的舞台,是对新区创新教育的检验,也是一次多维度教育的生动实践,对于提高青少年整体数智素养、培养青少年科技创新精神和动手实践能力、唤醒青少年内生发展的创造力与探索欲具有重要意义。 本报观察员 杨彩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