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查询
按日期搜索
12 2014
 
 
 
 

新江北报

2024年08月23日
专题
上一版 下一版

居民自治隙地变“宝地” 城市微更新有“力量”

2024/8/23

在“家门口”有一方自己的小天地健身、打牌、喝茶、聊天这是一种怎样的体验?近一年来,泰山街道津浦社区带着居民一起将数块城市隙地,更新成了居民自己的“宝地”。在这些城市的微更新中可以感受到三种力量:“共”的力量、“家”的力量和“小”的力量。

“家”有热心达人,共同DIY微广场

走在新马路上,一颗颗遮阳的梧桐树为新马路增加许多历史的厚重感,马路上各类小花开得正艳。在新马路边上,有一个占地不到300平方米的小广场,几位爷叔阿婆正坐在“小广场”里的长椅上,摇着扇子看着新马路的车水马龙、唠唠家常,非常惬意舒适。

“小广场”原先是一片拆迁工地,杂石、杂草多,无论下雨还是晴天,泥沙横流、蚊虫乱飞。社区在多次考察后,决定将这片空地好好规划一下。但怎么建,想要什么设施,社区决定让周边居民说了算。浦铁一村小区的“热心达人”们便商议起来,纷纷向社区提出建议,家住新马路80号的居民张师傅是改造小广场的建议收集人,负责收集周边居民们对小广场的改造意见。

收集完居民们的各类建议后,改造便正式开始了。刘师傅想着有下棋的地方、李师傅想着能够在傍晚健健身、王阿姨想着能够多一点文化气息,在居民们多重提议下,原本在建筑围挡下的拆迁工地,摇身一变,改造成了可供居民休闲娱乐的“口袋公园”。

广场开放后,热心的张师傅家靠得最近,自然而然就担起了“口袋公园”的监督人责任:“有人在小广场里乱扔垃圾需要增设一些垃圾桶,绿化带里的绿植长得太高了需要修剪一下,有小孩在楼梯上蹦蹦跳跳不安全”。在张师傅的建议下,小广场设施越来越完善,如今气温上升了,居民们也会主动给花草浇水,顺便在长椅上坐着聊天。

小处显真心,共谋家门口“微花园”

老小区里逆龄焕颜,路面条石的更换,花坛的重新铺设,杂乱大树的修剪……每一次改变,都为生活带来惊喜和美好!

在新马路7号院内,有一棵树龄超过20年的大树,树木枝叶越来越茂盛,不仅影响采光通风,花坛内还会滋生虫蚁,紧邻的电线在刮风下雨时也存在一定的安全风险,居民对于树木修剪的意愿一年比一年强烈。

今年春天,在居民协商议事会的推动下,新马路7号院内的大树修剪工作正式启动,社区全程跟踪、积极配合,监督工作人员及时清理修剪下来的树枝及周边落叶、垃圾,确保行人、车辆的安全通行不受影响。现场更是有居民主动维护秩序,第一时间与施工方沟通,确保修剪到位。院内的大树经过重新“装修”后,小区内空间一下大了许多,看起来更加整洁宽敞。

“感谢社区终于把这棵大树修好了,我再提一个建议,如果在树下安装几个座椅,让我们坐得更舒服些,纳凉聊天就更方便了。”目前,社区正着手在该处增加座椅、护栏等设施。

城市微更新,蕴含着“三种力量”

“微广场”原先只是散落在城市中的一个个“碎片”,大部分都是废弃的、闲置的,或者长期没有人关心的、消极的“隙地”。通过社区组织和居民的共同努力,现在,这里不仅有了运动休闲设施,更承载起人们的归属感、荣誉感,成为居民们可触及的精神家园。在津浦社区的一个个案例中,我们看见了“诗与远方的答案”,也见证着“更新的力量”。

隙地改造,不能只重改造忽略管理。已改造好的隙地由社区网格员和附近居民共同监管,网格员会定期走访、查看,也会根据居民的需要持续更新,社区指定第三方管养单位对卫生环境进行维护。

未来,津浦社区始终把人民宜居安居作为社区更新的首要目标。只有越来越多的居民参与进来,实现人人参与、人人负责、人人共享,才能让居民自治焕发城市新活力,让居民自治为社区持续“微更新”提供更多动力。

丁加姚 梁雅欣

上一条:没有了
下一条:冶山打造人民安居乐业新图景
分享到
分享文章分享

© 2022 新江北报
南京江风楚韵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苏ICP备2022033743号-1

制作单位:53bk.com

↑ TOP


http://118.195.242.119/Content/weixinlogo.png
新江北报
http://njxjbb.com/content/2024-08/23/007296.html
新江北报电子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