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查询
按日期搜索
12 2014
 
 
 
 

新江北报

2022年11月08日
综合新闻
上一版 下一版

垃圾分类实施两周年 新区各街道各显神通书写特色“答卷”

2022/11/8

本报讯 2020年11月1日,《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正式颁布施行。两年来,江北新区垃圾分类工作持续推进,分类细节更加完善,分类方法更加方便。从“要我分”到“我要分”,从“一个篓”到“四个桶”,从“他人约束”到“积极践行”……垃圾分类已从“独角戏”慢慢变成政、企、民共同参与的“大合唱”,一起来看看新区采取了哪些有效措施吧!

全媒体记者 韩正莲

顶山街道

打造“碳币兑换屋”

推出新区首个“碳币”兑换项目,打造7座“碳币兑换屋”,居民正常分类投放垃圾即可获得相应积分,兑换生活物品。碳币兑换屋功能包括:VR体验,积分兑换,闲置物品交换。街道通过在源头控制碳排放、广泛发动更多居民主动参与节能减排,助力“碳中和”目标早日实现。

泰山街道

开展“争优除差”

深入开展垃圾分类“争优除差”行动,不断提升垃圾分类工作质效。针对分类成效差的小区,坚持“街道+社区+物管+执法大队”四方联动,除差攻坚队对小区垃圾分类问题现场指导、精准施策,集中力量解决垃圾分类难点问题。

沿江街道

建成“有机垃圾处理中心”

2020年11月,沿江街道有机垃圾资源化处理中心正式启用。中心总占地面积15305平方米,厨余垃圾处理能力达20吨/日,拥有可回收物及有害垃圾的二次分拣及暂存、大件垃圾拆解、积分兑换超市、垃圾分类宣传教育等功能,标志着街道垃圾分类工作进入新阶段。

盘城街道

农村垃圾分类改革试点

结合辖区实际,盘城街道因地制宜开展特色垃圾分类工作,创建农村垃圾分类改革试点,融合现有城市小区和农村村组运行模式,打造“二次四分”+“两增、两减、两提升”的垃圾分类新模式,即增加人力、增加运力,减点、减桶,提升垃圾分类运行效率和分类质量。

大厂街道

启用“可回收物便民服务站”

近日,大厂街道可回收物便民服务站正式启用。相较过去废品回收存在混装混运、缺乏专业场地、无处置能力的弊端,便民服务站对从居民手中收集来的可回收物进行称重、分拣、打包,统一清运至处置终端,保障回收过程安全、高效、整洁。

长芦街道

健全末端处置体系

根据农村生活垃圾分布较为分散等实际,长芦街道为全区域5159户配置入户桶、设置59座分类收集亭、建立健全末端处置体系,将中转站、分拣站、有机处理站集中至一个办公点,引进5吨餐厨余处理设备、可回收物打包机、泡沫冷压机等现代化设备,促进垃圾分类工作更高效。

葛塘街道

创建“童心同行”志愿服务品牌

通过评选“垃圾分类先进户”,鼓励居民发挥垃圾分类带头作用;面向辖区2所小学招募小志愿者260名,创建“童心同行”志愿服务品牌,开展垃圾分类知识讲座、垃圾分类研学、志愿服务等活动,充分发挥志愿者示范引领作用,倡导绿色生活,共建美好家园。

上一条:没有了
下一条:盘城开展“向人民汇报”活动 忠诚担当守初心 创新实干暖民心
分享到
分享文章分享

© 2022 新江北报
南京江风楚韵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苏ICP备2022033743号-1

制作单位:53bk.com

↑ TOP


http://118.195.242.119/Content/weixinlogo.png
新江北报
http://njxjbb.com/content/2022-11/08/000822.html
新江北报电子版